大博鋼鐵玩創新 建築醫美 幫老屋回春
括高雄美國學校、中鋼總部大樓、聯合報系總部、台師大等建案均看得到供貨足跡。
該公司首創「建築醫美」概念,以最尖端的切割和成型設備,結合耐氣候特性的鈦鋅板、純鈦板材料,欲為台灣鋼鐵工業帶來建築美學新氣象。
大博鋼鐵前身「大雄行」是由董事長李博文所成立。他國小畢業後,為分擔家計,在協興鋼鐵公司從學徒做起,一路升任技工、業務等職位,練就一番專業技能及充沛人脈資源;1969年自行創業、設籍高市,初期從事錏鉛板加工買賣。
70至80年代,台灣沒有生產連續式烤鍍鋅鋼捲,李博文看準市場需求,自日本進口烤漆鋼捲進行浪板成型加工,搭上台灣經濟起飛列車,一個月出貨量達一、兩千公噸,在烤漆浪板成型業界中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領導廠商。
隨後,盛餘鋼鐵、燁輝鋼鐵等單軋廠陸續投資烤漆鋼捲生產線,面對在地競爭對手一一加入戰局,著手轉型為經銷商,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
90年代開始,大博引進自動化電腦整平裁剪及鋼板分條設備,成功變身鋼板裁剪中心,並將業務範圍延伸至鍍鋅鋼板、烤漆鋼板,及建築鋼鐵業領域。
轉型大考驗 專注精緻加工
近十年來,更是結合台灣電子產業的成長,在無塵室隔間的市場區塊及國家重大建設中扮演提供適材、適量、適時、適價的鋼鐵材料供應商。
總經理李宇倉表示,全球爆發金融海嘯時,該公司再次面對轉型的課題;當時,內部思考的面向包括往上游發展、水平擴大布局或往下游加工業延伸等,而前兩項均須面臨既有對手的強大威脅,勝算不高。
最後決定採取延長加工縱向策略,由一次加工的裁剪和分條切入二次、三次加工如輕型鋼品製作、雷射切割等,以此連結各加工層次的利潤,化解鋼價劇烈起伏變動,進而保有獲利空間。
大博設定的加工路線與一般廠商作法有所區別,不買與同業相同的設備,利用自己的廠房空間和資金優勢,專注在精緻加工發展上。
機器方面,李宇倉斥資上億元買德國最尖端的成型機台,以及日本最先進、世界最大型的3D5軸雷射管材、型材切割設備。
以「3D5軸」來看,總長達37公尺,可以從複雜的多方角度進行金屬板、管加工,所加工的鋼材除能運用在建築上,也可使用於船舶、工具機、運動器材和汽機車工業居家用品等產業。
材料方面,大博進口耐氣候特性更好、使用年限更久的非鐵金屬材料鈦鋅板,和中鋼成功開發的純鈦板,以提高建築屋頂帷幕板件的耐用年限、並符合建築美學為訴求。
斥資上億元 購買先進設備
在參加經濟日報舉辦的建材展時,該公司首創的「建築醫美」概念引起熱烈回響,李宇倉並把國內老舊建物視為目標市場,不論是拉皮或重建,可以充分運用金屬材質的力與美。
他認為,傳統鋼管建築結構因誤差大難以做得精準,建物蓋起來不是很漂亮,而「3D5軸」製造出來的鋼管,可以接近無誤差銜接,成為最堅實完美的結構基礎,耐震能力強,相信未來不論國內外,這項工法將成為趨勢。
其次,新世代年經建築師喜歡非線性建築,例如高雄展覽館、流行音樂中心以及衛武營藝術中心都屬於非線性建築,這種3D立體多曲面的建物,以前施工難度相當高,現在大博透過超級工具機助陣,再難的建築組合都能得心應手。
李宇倉強調,大博走過近50年歲月,以裁剪、供料及服務中心為中間橋樑,緊密結合上中下游相關聯產業;而台灣下一個世代的金屬發展與產業轉型,一直以來也是該公司所關心的方向。
中鋼鈦板成功導入大巨蛋帷幕牆、iPhone6螺帽,和鈦碗、鈦杯,未來更將作為航太、生醫、工業發展的強力後盾,期許大博不只可以蓋出3D立體多曲面的建物,進一步發展精緻加工,將「鈦」加速應用在民生、航太、工業等不同領域。
另外,值得一提,大博看中擁有1億人口的越南鋼材消費潛力,自2009年間啟動當地投資,在胡志明市旁的隆安取得占地16公頃用地後,結合台灣、新加坡等國內外合資夥伴,斥資3,000多萬美元設廠。
除延伸國內原有鋼板裁剪、成型廠運作模式外,並打造一條月產能1萬公噸的鍍鋅鋼捲生產線,搶攻越南引資興建廠房對輕型鋼的大量需求。
第二期所建造的烤漆鋼品生產線並吸引中鋼入股投資,已在去年試產成功,月產能約五、六千公噸,目前正進行認證作業,一通過,即可爭取到越南家電生產商訂單,進入開花結果階段。
大博鋼鐵小檔案
董事長:李博文
總經理:李宇倉
資本額:1.08億元
主要業務:鋼鐵加工、裁剪、分條、鍍鋅及烤漆鋼捲成型加工及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