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拚轉型 香港勇敢走出去
長年作為中國經濟櫥窗的香港,近來社會氛圍已大不同。在政治上,學生佔領中環運動爭取自主權;在經濟上,香港試圖不要太依賴中國,自己走出去。
香港今年將與東協國家展開FTA洽簽工作,最終目標是要加入RCEP。但香港要走出去,加強與國際聯結,是一條艱難的路。
香港回歸以後,與中國經濟唇齒相依,對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原本很消極。但在二○一一年,香港注意到,中國與東協簽FTA後,中國對東協、東協對中國,透過香港的轉口貿易量及比重,明顯下降,顯示香港對中國、東協的重要性大不如前,但東協和中國對香港的重要性卻提升。
香港商界才驚覺,自己對中國愈來愈依賴,香港必須要與世界聯結,因而對洽簽FTA轉而積極。
微妙的是,香港得以開始與東協洽簽FTA,必須靠中國在背後疏通。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觀察,北京不能讓香港經濟垮掉,這幾年香港經濟面臨停滯,一方面大陸開放旅遊觀光來帶動香港經濟,另方面大陸要對外走出去,都是以香港當跳板。
香港要加入東協,最早是採行「東協(ASEAN)+中國+香港」模式,但這個策略很快被否決,不被三方埋單。最後採行方案是新加坡提議,由香港與東協各自簽。
新加坡支持香港與東協個別簽,亦有盤算。因為談一個FTA就要好多年,香港與東協個別簽,時間會拉很長。而且,星可能已想好要跟香港要什麼,要到,就來談,要不到,就慢慢談,畢竟急著加入東協的是香港。
中經院研究員吳佳勳觀察,對東協來說,香港已經零關稅,沒有太多東西可以要,東協目標還是中國,最後很可能還是要中國幫香港買門票,替香港讓利。
洽簽FTA,香港要玩的是,一場殘酷的國際政治與經濟遊戲,但香港選擇勇敢走上國際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