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only/九大區獨立運作 日本能源政策換軌障礙
日本政府2018年通過的第五次能源計畫中寫入推進分散型能源系統,開始效法北歐的能源政策。但分散型能源系統需要綿密輸電網,日本現行將電力運輸分成九大區運作的方式,成為日本能源政策換軌的最大障礙。
發電分兩大模式,傳統發電方式以火力、核電為主,興建大型電廠,透過高壓電纜以單方向、長距離送電,就像過去福島核電廠產生電力,南送至東京等地,供應首都圈使用;新型態的分散型能源系統以再生能源為想定,透過小型發電設施遍地開花,以提供小範圍當地用電為主,並透過雙向、甚至多方向跨區互相支援,穩定電力供應。
日本近年學界、輿論界都大力倡議效法北歐,但分散型能源系統需要綿密輸電網,讓電力能雙向、多向融通,設備、法令都需要大幅的翻修。在歐洲,串連各國間電網綿密;日本卻因為將全國能源供應分為九區(北海道、東北、北陸、東京、中部、關西、中國、四國、九州),由九大電力公司經營,各區獨立、各自發展,輸電系統順著國土南北延伸成串,又細又長,讓跨域送電卻受到了侷限。
去年九月北海道胆振東部地震造成北海道首次全域停電,因為連接本州與北海道的送電線只能輸送60萬千瓦電力,無法應付北海道所需310萬千瓦用電量,經濟產業省緊急從東北電力、東京電力公司調度了近30輛電源車前往北海道馳援。
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福島再生能源研究所所長中岩勝指出,日本現行運作模式與分散型思維正好相反。九大電力公司各自負責轄區內廣域的電力生產調度,因為轄區明確,反而使跨域輸電變的困難,雖然電價市場逐步自由化,民間小企業都可投入電力生產事業,但是送電的基礎建設還是掌握在大電力公司手上。
部分輿論形容,九大電力公司的存在已成為阻礙再生能源發展的高牆。
隨著再生能源繼續發展,電網的問題將日趨明顯。去年十月,九州電力公司因電力供過於求,為避免供需失衡可能引發大規模停電,進行電力輸出控制,減少太陽能發電供電量,是日本史上首次減產。在此之前,九州有意將剩餘電力提供本州、四國使用,但一則因送電線跨域送電限制,其他電力公司無法配合調節火力電廠運轉,配合度不高。九州發展太陽光電與風電條件俱佳,在日本各區中再生能源發展順遂,成為第一個出現供需失衡現象的地區,能源界預測,四國與中國電力很快將面臨相同問題。
電網接續規則也有待改進。在德國,已確立再生能源優先於火力發電的原則,為了確保再生能源能充分的輸送,德國制定政策對配送電業者課以責任義務,要求業者必須強化設備,以確保再生能源發電的輸送無礙。
日本能源廳表示,已著手研議次世代型電網,以因應導入大規模再生能源等環境變化。然而,鋪設綿密電網與強化輸電線需要高額投資,東日本大地震後電費高漲,民眾負擔大增,已是急待解決的課題之一,次世代電網財源從何而來,電力結構的改變不只是發電方式改變,如何消除輸電瓶頸,活用再生能源,是一個龐大的考驗。
看更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