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住宅政策推手 花敬群要整頓租屋黑市
「租稅是政府進行資源重分配最有利的工具。」德明財經科大副教授、民進黨智庫土地及住宅政策小組召集人花敬群說,租稅改革能否成功有3大關鍵:改革不能是對立、喊價,要讓民眾有選擇;政策規劃要夠細緻,不能只喊口號;執政者要下定決心,拿捏分寸但不輕易放棄。
花敬群舉不動產稅制改革為例,若利得稅、財產稅、持有稅改革符合「合理、可行、漸進」,同時兼顧維持市場穩定、促進資源有效利用、改善中央及地方政府財政等目標,民眾未必會反對。
花敬群指出,台灣人長期習慣「輕稅」,要改革必須備妥各種精算方案,清楚跟民眾說明:哪些人會受影響、有什麼配套措施、能幫縣市政府改善多少財政狀況、這些錢能幫老百姓做多少事,「相對剝奪感才不會這麼強烈」。
花敬群說,過去改革常有明顯兩方陣營,一方說「不准動、不准改,我就是要既得利益」,另一方叫陣「我就是要把你打趴、跟你對抗」。當這兩種聲音發生在同一國度內,「要嘛是類似革命性質的改革,不然就是統統動不了」。
居住正義 出現改革契機
花敬群指出,近年居住正義、社會住宅、不動產稅制改革慢慢受到重視,可能是過去50年都沒有過的契機,包括行政、立法部門、社運團體,對稅制改革的想法越來越近,不再只是喊口號、叫價。「這不只是社會溝通,更是社會教育的過程。」
花敬群舉房屋稅、地價稅改革為例,過去會說,「台灣稅率不到1000分之1,我們要學美國課100分之1,所以財產稅應該要加10倍」,因為落差大,當然談不出答案。現在可以細緻的談,是不是自用住宅加50%,囤房、囤地比較多的加5倍,「兩邊距離就拉近了」。
花敬群說,接下來要精確試算,台灣超過90%的房地產所有權人,1年增加的稅大概只多幾百塊、1、2千塊;部分大地主即使課1000分之5,與國際相比也不算高,還算是輕稅。但整體下來地方政府每年可增加逾1000億元稅收,許多財政問題可迎刃而解。
精算方案 避免變呼口號
「把這些訊息透明化說清楚,應該有討論空間才對。」花敬群說,所有制度改革都會送進立法院,那才是難搞的地方,「如果不把問題理清楚,立委怎麼理性討論,一定又是分派互鬥,最後不了了之」。
花敬群表示,改革不能只談原則、方向,要針對各種精算方案不斷溝通、再溝通,若政策規劃不夠細緻,就容易淪為呼口號。當支持、反對兩方都在呼口號時,「就會變成唱山歌,兩方還是永遠見不到面」。
花敬群指出,最後執政者必須拿捏分寸,下定決心採取哪種方案。「不能說大家還沒有共識就不做決定,畢竟本來就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共識。」
租屋專法 讓光照進黑市
台灣有高房價,高空屋率並存的「怪現象」。花敬群指出,台灣空屋率高,是因持有稅率太低,還有租屋市場不健康造成的。即將執政的民進黨,準備立「租屋專法」,讓陽光照進租屋黑市。
花敬群是民進黨版「租屋專法」重要推手。他指出,過去買賣房子「頂多1年40萬戶」,但租房量1年高達逾100萬戶;不過,因租屋機制不透明,「長期處於黑市狀態」,逼得民眾認為「買房才能住得安定」。於是,過多資源投入炒作房市,大家被集體綁架。
花敬群表示,研擬中的租屋專法將包含3大精神:明定房東、房客權利義務;協助發展租屋產業;提供房東租稅優惠。
他強調,為鼓勵房東釋出空屋,必須提供租稅誘因,例如房屋稅、地價稅比照自用住宅,租金所得分離課稅等,避免房東提高租金,轉嫁給房客。
花敬群說,租屋市場健全化後,空屋自然「有路可去」;未來也可考慮慢慢調高房屋持有稅,給房屋持有者更大壓力,「一邊推一邊拉,看能否達到資源均衡配置」。
實價課稅 改革路未完成
花敬群指出,面對還有疑慮的房屋持有者,政府必須有一套調查、輔導機制,了解為何這些屋主不願釋出空屋。「如果調高持有稅後,還是有人不願釋出空屋,至少這是他理性判斷的結果。而非像過去一樣,只是空著房子等賺暴利」。
此外,今年起「房地合一稅」新制上路,未來持有、買賣房屋,開始有實價課稅精神。但花敬群提醒,因「房地合一稅」不溯及既往,且排除土地增值稅,不算真正全面「實價課稅」。
未來如何逐步調高稅制,對所有房屋持有者「合理課稅」,還是一大艱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