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飲食革命 美味的代價
有別狹窄的格子籠飼養,動物福利讓蛋雞有機會自由展翅、做砂浴,甚至到戶外覓食。 記者李欣澄/攝影

有別狹窄的格子籠飼養,動物福利讓蛋雞有機會自由展翅、做砂浴,甚至到戶外覓食。 記者李欣澄/攝影

搶救餐桌上的動物倫理 用消費投動物一票

現代人愈來愈注重產品背後的道德問題,甚至訴諸行動改變,那你可知每天為人類生產雞蛋、豬肉、牛奶的經濟動物,牠們的生活處境嗎?

許多研究已證實,動物和人類一樣會感到痛苦,讓經濟動物享有動物福利,不僅對動物好,對人類也有益處,因為科學家發現動物福利和食品安全息息相關,如何透過消費改善經濟動物的生活條件,乃至人類的健康,已是一個文明國家不容漠視的重要議題。

牠的痛苦 一生被關在A4格子籠

台灣人平均每天會吃一顆蛋,但九成蛋雞終其一生被關在A4大小的格子籠,與一到三隻蛋雞擠在一起不斷產蛋,無法展翅,也睡不好。美國學者研究發現,格子籠空間過於狹窄,會讓蛋雞心理緊迫,不斷歇斯底里尖叫。

台灣人最愛吃的肉類是豬肉,每人每年平均消費達三十六公斤,不過工業化的生產方式讓母豬懷孕期得關在寬零點六公尺、長兩公尺的狹欄內,無法轉身、動彈不得。

台灣每年飼養超過十一萬頭乳牛,原本生長在溫帶的乳牛怕熱也怕濕,容易產生熱緊迫,吃不下、容易生病,水泥地也讓乳牛腳痛,酪農就得使用抗生素醫治,恐致藥物殘留,引發食安風險。

牠的福利 攸關餐桌上食品安全

五十多年前,英國開始關注經濟動物的動物福利,影響歐盟決策,要求會員國須在二○一二年廢除格子籠,隔年廢除母豬狹欄的飼養方式。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根據科學研究發現,動物福利和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在二○○一年將動物福利列為各國優先推動事項。

農委會近年來接連制定蛋雞和豬隻的友善生產標準,明年將推出乳牛版本,引導產業轉型。不過指南推出以來,願意拆掉格子籠、母豬狹欄的農民仍是少數,因為飼養成本提高,擔心售價提高後,消費市場不埋單。

為牠轉型 檢討貨源、建立標章

去年開始力推非籠飼雞蛋的家樂福發現,關鍵在市場需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動物福利標章,讓大眾更容易認識和選擇。在這波轉型浪潮下,高級餐廳、飯店等有能力負擔較好食材的業者沒有理由置身事外,應一同加入行列,重新檢討進貨來源,為社會責任盡分心力。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今年以「負責任的生活者」為年度主軸,今起一連三天再推出「美味的代價」專題報導,帶領大眾了解餐桌上的動物倫理議題,用消費投動物一票。廿八日將在台北松菸舉辦「明日餐桌」好食市集,邀你免費參加。

看更多報導:

農場動物的眼淚 餐桌美味背後的飼養悲歌

走向友善畜牧 消費者覺醒是關鍵

【圖文故事】格子籠雞的悲鳴:A4空間活一生 牠們淪為產蛋機器

【圖文故事】囚禁牢籠的母豬:鐵欄圈出的世界 牠們連翻身都無法

【圖文故事】消瘦見骨的乳牛:天氣好熱吃不下 牠們還被壓榨產乳

928「明日餐桌」好食市集 邀您免費參加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