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願景選讀
各級學校紛紛因疫情取消期末考,這也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最佳時機。圖/取自iStock

各級學校紛紛因疫情取消期末考,這也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最佳時機。圖/取自iStock

疫情取消期末考 或成「自主學習」新轉機

本土疫情緊張,全國各級學校停課到暑假;不少學校也基於防疫取消期末考,改為多元評量。

沒有考試的日子被迫降臨,家長老師難免驚惶失措;但位於日本東京的立麴町中卻早就打破「理所當然」的考試制度,校長工藤勇一說:跟別人比較的考試沒有意義。

工藤勇一打造了一所廢除定期考查、班導師制度,連功課都全面喊停的公立學校,竟能吸引家長擠破頭地想送孩子來就讀。

他並不是標新立異,而是重新思考原本學校裡「理所當然」的事有沒有必要性。像是作業和段考的設立,原本是為了讓孩子評斷自己對學習了解的程度,但久而久之,學生變得為了做作業、考段考而上課。甚至為了考高中而學習,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情或想法。

因此麴町中學的目標是培養有自律心、能自動自發讀書的孩子。而擁有獨立思考、自動自發的能力,是未來領袖人物的重要特質,更是活在21世紀必須具備的非認知能力之一。

獨立思考、自動自發的能力,是未來領袖人物的重要特質。圖/取自千代田区立麹町中学校官網
獨立思考、自動自發的能力,是未來領袖人物的重要特質。圖/取自千代田区立麹町中学校官網

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學習模式呢?

提示是麴町中學執行的「廢止月考」。很多人聽到這個政策都十分吃驚,但是麴町中學不但沒有作業,也沒有期末考,全部廢除。

相對的,我們每年實施四~七次「實力測驗」(其中三次為可以與全國、全首都比較的標準測驗)、每個單元結束時實施「單元測驗」,還有範圍比單元測驗小的「小測驗」。

三種測驗中,只有單元測驗列入成績,由於每個單元的跨距短,一次學習的份量沒那麼多,而且,學生知道它會列入成績,所以大家都會專心用功。

這個單元測驗的分數如果不符期待,學生可以自主申請再挑戰。這個再挑戰制度,正是每個孩子養成學習模式的關鍵。

接受一次測驗,孩子就明瞭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哪裡,若用成人的表現方式,就是問題的「可視化」。

啟動自主學習力:沒有段考、導師和功課的學校,如何造就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而且,申請再挑戰的話,將不採納第一次測驗的分數,而是以再挑戰的最後測驗分數作為成績。如果是「一試決勝負」的考試,孩子們雖會因為分數而憂喜參半,但是卻不太有心仔細重新檢查答案結果。但是,如果有雪恥的機會又會如何?孩子已經了解了問題所在,便會憑著自己的意志,努力去把問題搞懂,並且開始做各種嘗試「怎麼樣才能搞懂它」。

重新學習的話,第二次測驗的分數一定會進步。

這裡有個重要的重點,重考後分數進步的孩子會得到「40分變成60分」的成功體驗。如果是「一試決勝負」的考試,意識會傾向「跟別人比分數」,所以即使實力進步了,很多孩子還是無法開心得起來。如果是跟自己比較,就能真正為自己高興。

僅僅引進「可以再挑戰的單元測驗」,就能引發孩子的學習意願,不過麴野中學還在課堂上實施「小測驗」。

小測驗的定位是單元測驗的熱身練習。

總之,「小測驗能過關的話,單元測驗就安全了,而且也不列入成績,再加上是自己計分,不會給老師造成負擔」。

以這樣的結構,提高孩子整體的成績並不困難,只要提高小測驗出題的層級就行了。雖說不列入成績,但是在小測驗如果有答不出的問題,孩子會產生危機意識:「如果這題一直陷在不懂的狀態,單元測驗就慘了。」

於是,孩子們就會自主性的開始解決難題的循環,想辦法把不懂的問題搞懂。

小測驗的結果帶動小循環。

到了單元測驗的再挑戰,帶動中規模的循環。

一再重複的經驗後,孩子們就會了解「原來念書是這麼一回事」。

而且,到了學期結束時,會出現表示「這個分數我可以接受,不想再挑戰了」的學生。換句話說,在學生自己的心裡,考試從「被迫用功」,轉變為「屬於自己要解決的問題」,不能推到別人頭上。

每個人學會念書的模式後,接受一年4~7次的實力測驗,即使結果不符合期待,也養成了自主學習循環的習慣。正因為有這樣的考試結構與設定,才能達成廢止作業的要求。

廢除作業與三階層考試制度的架構,是校長工藤勇一與眾老師再三討論之後思考出的結果。圖/取自千代田区立麹町中学校官網
廢除作業與三階層考試制度的架構,是校長工藤勇一與眾老師再三討論之後思考出的結果。圖/取自千代田区立麹町中学校官網

到了這裡,也許有人產生了疑問:為什麼實力測驗不列入成績呢。那是因為實力測驗的目的不在於此。

麴町中學考試的目的,是掌握「孩子們懂了什麼、不懂什麼」,然後採取行動把不懂的問題搞懂。找出適合自己的行動……這一連串的動作就是「學習方式」。

如果這裡將實力測驗列入成績,孩子們就必須大範圍的複習,很可能一開始就放棄,一連串的學習循環也會破壞殆盡。實力測驗的目的,終究只定位在測試個人實力。

廢除作業與三階層考試制度的架構,是在與眾老師再三討論之後思考出的結果。當時我常常說:「請大家更體系化的思考」事實上,這個架構不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對老師而言也十分合理,因為老師不需要再檢查作業,也不必批改小測驗卷了。


此選讀摘自《啟動自主學習力:沒有段考、導師和功課的學校,如何造就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作者 工藤勇一

出版 聯經出版

(部分內容經小編刪修)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