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貼標籤、分流教育,為何讓弱勢學童「更弱勢」?
小編報告:願景工程長期關注台灣的偏鄉教育,幫助社會大眾了解弱勢學童的教育困境。 新加坡學者張優遠深入走訪底層社會,歷時三年觀察、訪談弱勢家庭的生活樣貌,並出版《不平等的樣貌》一書,在新加坡掀起熱
完整報導 -
拿回我們的未來 年輕氣候行動者如何搶救地球
如果政治行動讓你聽來,像是實現社會正義或對抗氣候變遷的最佳途徑,那麼就從找出誰是你選區的政治人物開始吧,從地方上到國家層級。他們對全球暖化跟氣候變遷的議題說了什麼?他們對窮人與原住民的權利說了什麼?他們的行動符合他們的聲明嗎?
完整報導 -
辭職,才能好好照顧媽媽嗎?
小編報告:照顧失智、失能的親人,考驗家庭照顧者體力、財務與情緒的彈性。勞動部推估,每年約18.7萬人「因照顧減少工時、請假或轉換工作」,約13.3萬人「因照顧離職」。這些「轉職」照顧家人的照顧者們,卸
完整報導 -
怎樣的醫療決定過程,能讓長期照顧者心安理得?
小編報告:你、我都會老。我們今日照顧父母的方式,可能是未來我們被照顧的方式。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陳乃菁,曾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並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她認為「自理與
完整報導 -
在偏鄉或都市 品格都是教育的基礎
品格並不如同數學英文之類的知識,如此具體,可以明確教導,老師必須以敏銳的意識,當孩子展現品格行為之際,能明確地指認、鑑別它、凸顯它。
完整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