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願景選讀
選緘者在家活潑多話,在學校卻因焦慮而舉步維艱、說不出話。圖/取自Pixabay

選緘者在家活潑多話,在學校卻因焦慮而舉步維艱、說不出話。圖/取自Pixabay

選擇性緘默症患者 在校練習六年終於尋回聲音

小編報告:願景工程近日以「選擇性緘默症」為題,推出〈無助的沈默〉專題報導,加深讀者對此症的認識。

目前國內關於選緘的著作不多,這本2017年出版的翻譯書《為什麼孩子不說話?》紀錄許多心理師、老師助選緘者「找回聲音」的經驗,不只幫助我們看見選緘者的煎熬,也提供我們支持選緘者的方法。

書中的伊蓮娜.科恩是一位學習支援教師,在小學任教的她「一次一小步」地引導選緘學生開口。以下是她回顧六年來,陪伴選緘學生的做法與心路歷程。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輔導克蘿伊是最有成就感、最令人挫折,和最讓我投入情感的經驗之一,當然,也是為期最久的!

我第一次遇見克蘿伊時,才剛開始在這所學校任教。她就讀小一預備班。她的老師為這個在學校不說話的小女孩感到擔憂。在家裡,她可以快樂地大聲講話,不過僅限於與特定的人。

起初,我以間接的方式幫助克蘿伊,主要是協助她的老師運用《選擇性緘默症資源手冊》裡所說的各項步驟。一切進行得相當順利,克蘿伊的進步緩慢而穩定。

她開始在家裡朗誦文章,並錄音下來,播放給老師聽。她也會在學校跟幾個最要好的朋友輕聲說話,這是明確的進步。
後來,她的家庭發生一些變化,才剛起步的說話減少了。

換新環境得細心佈局 避免選緘兒受驚嚇

我也知道,克蘿伊即將升上中年級,教室位於校園的另外一側,規定也很不同,所以需要協助她度過這個轉換期。那裡的老師較多,對她而言大多很陌生,而且每天比較需要在校園裡走動。於是,我決定進行每週一次的輔導,希望與她建立關係,持續輔導她到中年級。將她抽離班級時,我總會帶著班上另外一位同學,讓她更有安全感。

而終於,我見識到了選擇性緘默症背後的莫大焦慮。

我們會一起玩遊戲,來啟發她的邏輯思考。遊戲中,她必須做選擇,這時她的焦慮便顯現出來了。

不管那個禮拜陪伴她的是誰,那位同學都會很高興地選出答案,然後把積木放在答案的方塊格子上。但是克蘿伊卻會坐在那裡,焦慮地撕著面紙,除非百分之百確定,否則就無法選出答案。

她的表情焦慮,肩膀緊繃,我很難形容她的動作看起來有多麼自我封閉和充滿焦慮。

此時,我必須評估她的詞彙理解能力,但因為她對於答錯一事過度焦慮,很難判斷她的學習程度。我使用圖片評估工具,方法是我說一個字,然後克蘿伊必須從四張圖片中,選出最適合那個字的一張。結果她得到一百零二分,接近平均分數(一百分)。

在評估過程中,她只有百分之百地確定,才敢作答,而作答時也顯得非常焦慮。

對於選擇性緘默者而言,這是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由於受內心焦慮影響,考試的場合經常無法反映出他們真正的實力。
因此,在學校裡,他們往往被歸類為能力低下,自尊受創。這很容易使他們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因為自尊心不但對於學習很重要,也是突破緘默所亟需的。

從放鬆身體、彈舌開始 漸進式地找回聲音

透過輔導,我逐漸贏得了克蘿伊的信任。先前我所提到的「誠實原則」,對於培養信任非常重要。我總是事先簡要說明要做的事,開誠布公地和她討論她的聲音。利用假日進行家訪也有幫助,在她從小熟悉的環境裡,雖然她還是不會在我面前說話,但她調皮的本性開始顯現出來了。

三年級時,克蘿伊的動作變得比較放鬆,以前會封閉而焦慮地撕面紙,現在則會發出「身體聲音」,例如:用手指或尺敲桌子、跺腳,有時會彎過身,伸長手去寫教室裡的白板。她還對著全班表演傀儡默劇「頭兒、肩膀、膝、腳趾」,娛樂感十足。當舉行集會,大家依序進場時,她甚至能演奏鋼琴。

此外,她也開始錄下自己的「身體聲音」,允許我播放給一些特定的教職員聽。

注意到了嗎?我彷彿不經意地寫到克蘿伊在集會中彈奏鋼琴,其實這是一件大事!按照克蘿伊事先所同意的,她的媽媽在外面等候,我則是在禮堂裡面。我在克蘿伊面前努力地克制自己,等她表演完才悄悄溜出去,然後澎湃的情緒如洩洪一般,我和克蘿伊的媽媽在禮堂外面,為孩子的巨大進步低聲哭泣。

這件事說明了協助選擇性緘默的孩子,是多麼令人情緒激動的工作。你會投入很多的情感,但是你的收穫更多。

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和克蘿伊是如何溝通、協調,與獲致瞭解。我們主要是透過書寫和畫圖,利用小白板以方便擦掉重寫。克蘿伊喜歡掌控小白板,如果我說出一些選項,她就會畫幾個方塊,在裡面打勾或打叉來表達她的喜好。

經由這樣的溝通方式,我得知克蘿伊會傳簡訊給幾個六年級的女生,她多麼希望第一次和她們玩的時候就開口說話。這不但顯現出第一次經驗的重要性,而且說明了選擇性緘默症不是自己的選擇、不是頑固或叛逆,而是源自深沉的焦慮。

然後,我第一次聽到了克蘿伊真正的聲音──她咯咯的笑聲,就像突破瓶塞而出的香檳酒。前面提到過她的幽默感,所以我便以此來設計說話的練習。我特別選擇愛笑的朋友加入我們,克蘿伊放鬆了,笑聲就跑出來了。接下來,我便順勢引導她發出一些搞笑的聲音,例如:彈舌頭,以及吸氣摩擦上顎。

雖然這些好像都是微小步伐,但對克蘿伊而言卻是很大的進步!

幫助選擇性緘默的孩子需要持久的耐心,陪伴孩子一小步、一小步地前進。不管步伐多麼微小,都要維持動能,不要停滯下來,這點非常重要。

播放音檔 緩解聲音被人聽見的恐懼

為了幫助克蘿伊繼續進步,我成為她四年級的導師。

接著,我們借助科技來帶動進步。首先,克蘿伊在家錄音再帶給我聽,內容包括:和媽媽、姊姊的對話,朗讀文章,以及問我一些問題,所以就好像我和她遠距離地對話。起先,我自己聽她的錄音,然後我聽的時候她在隔壁房間,最後我們在同一個房間裡,就是她、她的聲音和我同在一起。

第一次聽到克蘿伊的聲音,令我情緒潰堤,幸好當時我獨自一人。一直以來我都刻意「低調」,如果她看見我欣喜流淚,那就很難說服她,我們對於她的選擇性緘默症抱持輕鬆的態度。

後來,我們對於接下來誰可以聽到錄音,達成了共識。每位老師都先在克蘿伊不在場時才聽,聽到之後會讓她知道。即使是事先認為自己可以保持客觀冷靜的老師,在聽到她的聲音之後也受到震撼,感動不已。她的聲音是一個平常小女孩的聲音。我們預期聽見什麼呢?我也不知道。不過我們的第一個反應都一樣──她聽起來平凡又正常!

克蘿伊念四年級時,我看到英國廣播公司的一個關於選擇性緘默症的節目,其中有個叫芮德的女孩子,以傳簡訊的方式與她爺爺溝通。

我覺得這可能是個好方法,可以讓克蘿伊和老師們做「即時」溝通。我買了兩支配備極為陽春的手機,一支是黑色,另一支是粉紅色,兩支都儲存了對方的號碼,所以可以專門用來互相傳簡訊。

這個做法很成功,克蘿伊不但可以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而且會讓我知道她的困擾。而神奇的是,其他孩子總是非常接納。我先前曾經煩惱,當孩子們看到有人使用手機,會有何反應,事實證明我多慮了。一旦孩子們看到了,而我也解釋了原因,大家就接受了。類似情況在學習支援的介入工作中,經常可見。

克蘿伊升上五年級後,我繼續擔任她的導師。班上進行一個說謎語的活動,同學會被指定提供全班謎語。克蘿伊怎麼參加呢?她和我達成共識,她會把謎語錄音在一張語音明信片上,然後我可以播放給全班聽。這對克蘿伊來說是跨了一大步,因為大多數的同學都和她同校好幾年卻從未聽過她的聲音,所以這需要仔細考慮。

最後我們兩人都同意,讓其他幾個同學也使用語音明信片,這樣大家就不會直接知道那是克蘿伊的聲音。輪到她說謎語的時候,她會先離開教室,就說是去替我跑腿,目的是播放時她不在場。然後等全班聽完,我會說明那是克蘿伊的聲音。

這個階段的重點是,讓全班瞭解,當克蘿伊回來時,不要表現得大驚小怪。她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一旦大家聽到了她的聲音,每個人都會注意她。

後來,也是五年級時,我舉辦了一個跨學年的詩歌朗誦活動。全校每一位同學都要背一首詩,對所有同年級的同學朗誦,然後每一個年級選出四名同學做代表,朗誦給全小學的同學聽。

克蘿伊也不例外,所以她盡力地背詩和錄音。我們向全年級同學播放錄音,她也在場,這又是邁進了一大步。她允許每一位老師都來聽,所以現在已經有許多人聽過她的聲音。同時,克蘿伊的朋友圈也擴大了,甚至在學校當大人聽不到時,她可以和一些朋友說話。

接著又是轉換階段的時刻,克蘿伊上六年級了,我們必須考慮她升上中學的最佳利益。我們覺得換學校應該有好處,她可以重新開始,因為現在她開口說話主要的障礙是:過去從未這樣做,很難打破固著的模式。一旦到了新的學校,便不會有人預期她的沉默,她就比較容易開口。我們主要的目標,是讓克蘿伊上中學時可以說話。因此,在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暑假期間,我安排了幾次家庭訪問。

我們先是設法使用電話來溝通。剛開始,我不能說話,只能聽。我會傳簡訊問克蘿伊一個問題,例如:「你早餐吃什麼?」給她時間準備答案,然後傳簡訊給我,讓我知道她要打電話了。我接起電話之後保持沉默,讓她說話;她則是開啟擴音功能,講完答案就掛斷。慢慢地,我可以說「哈囉」和「再見」;然後可以在電話裡說出問題,雖然仍是事先安排和演練過的,不過比較像是對話了。

運用電話的好處是,可以在假日進行,因此不會中斷練習。六年級是關鍵的一年,同事們經常透過電子郵件告訴我關於克蘿伊的各種進步。

教育銜接的過程頗為曲折,為了讓她進入規模夠小、能協助她發展的學校,我們必須陳情。我們繼續保持聯繫。怎麼可能不聯繫呢?我們的互動如此密切。

她在中學可以說話,但是焦慮並未神奇地消失。如我先前所說的,選擇性緘默症並非出於自願。她的焦慮表現於身體不舒服,剛上中學時每天生病,但如今已不會了。然而,她在學校仍然無法輕鬆進食,因此必須依賴上學前好好地吃頓早餐,以及放學後一回到家的安全懷抱馬上吃東西。

我不知道會不會有那麼一天,克蘿伊終於能和我自在地講話。雖然我不能否認我很想和她自在地聊天,但我不重要,重要的是克蘿伊。經歷困難的人永遠是重心,必須如此,這就是我的工作本質。我們的任務是設計步驟以推動進步,永遠保持耐心,並且不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孩子。這份工作的收穫,值得所有投入的每分每秒、付出的耐心,以及流下的眼淚。

此選讀摘自《為什麼孩子不說話?》

作者 卡爾・薩頓&雪莉兒・弗雷斯特

出版 寶瓶文化

(部分內容經小編刪修)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