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林業政策 需重塑設計思考
聯合報願景工程楬櫫「告別不義之材」永續生態工程。台灣公私部門務請顛覆傳統思維,重塑「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為台灣這塊土地,乃至整個地球的生物們,重啓生機。
為何需重塑設計思考呢?因為,台灣公部門一九九○年代以來,長年禁止伐木,造成林木過於密擠,反而生長不佳。禁伐與護林不應畫上等號,此為重塑設計理由之一。
說一個印第安人伐木的智慧小故事:美國北部威斯康辛州有個叫梅諾米尼的部落,世代伐木,但只砍伐生長健康不佳者,保留健碩樹木供野生動物棲息。一八七○年部落保留地共約十三億立方英尺未砍伐林木,即便族人年年砍伐不斷,至廿一世紀初仍保有約十七億立方英尺的未砍木面積,比百餘年前還多。這是森林原住民的伐木與護林的平衡設計。
台灣禁伐以來林業蕭條,且可用林木資源「大材小用」。報載漂亮筆直八十年樹齡柳杉,被用做建築模板。正因為台灣市場對國產木接受度很低,國產木只占全台使用量的百分之一點零二,幾乎百分之九十九進口,因進口木價格遠低國產木,台灣市場習慣使用低價進口木,這種愛吃豬肉卻禁止殺豬,正是被嘲諷為「剝削他國的不義之材」主因。事實上,台灣林業不興且長年禁伐,與未妥善現畫國產木植、伐、用等多元因素有關。欠缺規畫此為重塑設計理由之二。
本文尤聚焦在善用國產木設計議題上面。亦即在現有政府計畫至二○二七年,提高國產木自給率至百分之五(現今的五倍左右)大前提下,運用現有法令與組織等機制,驅動自給率盡量達標。
現有機制包括:積極輔導有熱誠年輕人投入林業發展,尤其是原住民年輕朋友投入林業,進入職場前可先在設於原鄉的原住民技藝中心受訓;行政院原民會、勞動部與中小企業處現有的創業等補助基金,可設計專款專用在林業發展上。另有一現成的法令機制是: 二○一六年政府公告一項法律草案叫「原住民族採取傳統領域土地森林產物管理規則」,允許原住民朋友採取十二種貴重木,如紅檜、牛樟、肖楠、台灣扁柏等,但需繳交「有償金」,比如牛璋產地價每立方公尺十六餘萬元,再用固定公式計算出應繳多少有償金額。
請公部門與私部門合議設計「社會企業」組織型態,將有償金視同原住民投資金,經公私合作建置兼具營利與公益型態的社會企業,開發高檔國產木製傢俱等,有利原住民,也有利社會。
社會企業經濟型態,原本在台灣就有待開展,如今運用設計思考成就原鄉社區發展,同時催促林業政策更成熟。在公私部門凝聚社會力之下,並非是不可能實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