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大疫之下 大疫青年
疫情前,最後一次與印尼朋友們的聚會。其中幾位是在台灣照顧阿公、阿嬤的外籍看護。因為疫情,她們沒辦法回印尼與家人相聚;也因為疫情的三級警戒,現在每個人都沒有了休假。她們每一個人,都是我心中的勇士。圖/江婉琦提供

疫情前,最後一次與印尼朋友們的聚會。其中幾位是在台灣照顧阿公、阿嬤的外籍看護。因為疫情,她們沒辦法回印尼與家人相聚;也因為疫情的三級警戒,現在每個人都沒有了休假。她們每一個人,都是我心中的勇士。圖/江婉琦提供

疫情陰影下畢業的這一年 我學會更肯定自己

新冠疫情像生命亂流,打亂了這代年輕人原本的職涯衝刺節奏。工作消失、前途未知。但這代由九二一震盪出生、成長的年輕世代,已準備好與考驗共存 。

這一切艱難,「肯搯拿(韓語:沒關係)!!」他們自我解嘲、也自我喊話:困頓是一時的,而未來還沒來呢!

願景工程訪問了大疫之下堅持前進的年輕世代,讓他們訴說自己的故事。


江婉琦 應屆畢業生、文字工作者

因為疫情,消失的課堂與畢業典禮

兩個月前的某個週五,畢業倒數一個月。那天下課後,我的手機收到一封政大傳給全校同學的緊急通知信,宣布即日起,學校全面改成線上遠距教學至期末。

兩週後,2021 年 5 月 29 日,那個週六上午我在租屋處吹著冷氣,打開政大畢業典禮的直播,線上參加我大學讀了六年來,象徵「結束」、「完成」與「儀式」的線上畢業典禮

在六坪大的雅房,我看著六寸大的平板電腦。校長戴著口罩,在謹守三級警戒、室內五人的規定中,對著鏡頭與空曠的教室,祝福全校一萬多名學士、一萬多名碩士畢業生,找到人生的新方向。我過去對於大學校長、學術機關的政治印象總是覺得令人畏懼。那是我對於校長說的話,少數感到真誠的時刻。

在直播中,畢業生代表預先錄了影片致詞,她似乎在房間內找了一面白牆,特別在牆上綴了一束花。她穿上學士服,在家裡畫了全妝。她說:「許多人都覺得,我們是最不幸的一屆,出生於 1999 年的九二一,畢業於 2021 年的Covid-19。」她最後在鏡頭裡為大家撒了一把花瓣祝福。

對我來說,實體的課堂和畢業典禮確實在讓人措手不及的情況下,因為疫情消失了。不過我聽到九二一,忽然頓了一下,我是 1997 年出生、生於台南的小孩,當時兩歲的我其實家裡平安;而畢業於 Covid-19,回想去年到現在,或是三級警戒以來,對於畢業、工作,其實因為疫情,我獲得了非常多意想不到的生命禮物。

一大早的政大直播畢業典禮結束後,我打開與幾位同學的 LINE 群組,叫大家起床。接著我與同樣跟我一樣是轉學生的四位好友們,一起穿上學士服,打了一通兩個小時的視訊電話,最後拍了一張四格學士服畢業合照。

我沒有一場與全校同學慶祝的實體畢業典禮,但是在線上,我有我珍視的人。

疫情中,與同學們一起失去了實體課堂與畢業典禮。圖/江婉琦提供
疫情中,與同學們一起失去了實體課堂與畢業典禮。圖/江婉琦提供

因為疫情,獲得的工作安適

那麼工作呢?疫情下的畢業生,不都很辛苦嗎?

我或許是比較幸運的一群人,其實從去年底開始,我獲得了一些工作機會。畢業前,我知道我將成為一位自由工作者。不過還是戰戰兢兢,時時擔心日後在家工作的生活能不能適應。我擔心成為自由工作者後,生活圈變小,好像會很孤單。

5 月 15 日,政府宣布雙北進入三級警戒後,學生開始適應在家上課、老師適應在家教學、父母適應在家工作兼顧家庭。

對當時的我來說,三級剛開始的幾周,確實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不適應。每天下午兩點,我守著衛福部記者會的直播,看著確診的數字上升,心裡很焦慮。過去我總是會賴床、上課遲到;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則是淺眠,每天清晨六點就醒來,準時九點開電腦上課。

不過,也在那段時間,因為全國的工作者都得面臨「在家工作( WFH)」這個新生活秩序,媒體、臉書上追蹤的作家、我中午吃飯常聽的 Podcast,幾乎大家都在躍躍欲試的討論彼此 WFH 的心得分享。從早起的換衣服儀式感、房間氛圍的佈置,到「我下班了!」的切割喊話,我忽然發現,全台灣的人都在提早教我、跟我一起練習「我畢業後,本來就需要自己慢慢練習的自由工作者 WFH 生活」。我不是一個人。

而對於「生活圈變小,會不會很孤單呢?」這個困擾,我也在作家李屏瑤的Podcast《違章女生 Lalaland》節目中,聽見了她多年自由在家工作,解決這個困擾的方法:「在家工作後,生活圈看起來變小,但我發現,我變得更常沒事就打電話給朋友。」

於是,現在每週,我會固定與一兩位朋友通話聊天,彼此聊最近生活中的困難與發現。疫情中這樣的通話,反而讓我與朋友之間的連結更深。

因為疫情,我意外獲得了提早適應工作的安適。

疫情中,有時在台北租處擺拍「尋找米奇」形狀的晚餐,傳 LINE 給遠方的家人,可以報平安。圖/江婉琦提供
疫情中,有時在台北租處擺拍「尋找米奇」形狀的晚餐,傳 LINE 給遠方的家人,可以報平安。圖/江婉琦提供

因為疫情,讓我更肯定自己

現在,我成為一位自由文字工作者。為什麼會一步步走到這裡?跟疫情很有關係。

對我來說,公開地訴說我是誰,還是感到很羞赧。我就是一位很平凡的人,大學時因為我對於移工議題的好奇與興趣,開始慢慢想書寫一些自己對這個議題的觀察與看見。

但我什麼都不會,是心裡強烈的好奇心,帶領我帶著對議題的觀察,慢慢學習深度報導書寫。因為政大新聞系方念萱老師的課堂,老師帶著我一步步學習。去年三月,我在聯合報願景工程發表了〈外勞怎麼都在直播?〉這篇報導。

在報導完成後、還沒發佈之前,因為疫情,去年二月底,大批新聞報導忽然在某一天,持續報導一件「第 32 例確診女移工,隔離病房內直播、暴露隱私」事件。而我們發布了這篇準備已久的報導,意外獲得很大的迴響。真的很感謝當時許多讀者的回饋,讓報導傳播到了更多朋友身邊。

某一天,報導的受訪者印尼看護妮妮也用中文留言了,她說:「謝謝妳,幫我們印尼朋友講心裡的話。」這是我感到最感動的時刻。謝謝的不是我,是每個願意受訪的印尼朋友、讀者,還有疫情。而我也因為這個作品,更肯定了自己發自內心的好奇、觀察、書寫出自己觀點的能力。也更有自信。

課堂的指導業師鐘聖雄老師說,這篇報導意外遇到很好的新聞點。我當時也一面自省,是剛好遇到社會事件的時間點,報導才被很多人看見,我不能自滿。

報導結束後,我還想書寫更多對移工社群的看見,但當時的我剛升上大四,快要畢業了。我在心裡焦慮,我還能有時間書寫更多嗎?而且接下來,我想要找什麼樣的工作呢?

接下來,很神奇的,因為這則報導,去年底,我獲得了一個很棒的書寫機會,伴隨的是對移工議題報導的寫作計畫。開始試著書寫後,這個寫作計畫幸運的獲得了寫作上的補助方案,我感到好感恩。我也找到了能平衡生活的兼職工作。這是我現在成為一位自由工作者的歷程。

其實我一直不敢跟同屆的同學分享這些際遇。相較起來,我似乎太幸運了。

不過,書寫到這裡,你有發現嗎?回到最一開始的源頭,我的書寫之所以被看見、我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自己,是疫情給了我很大的禮物。

因為疫情,去年,社會對第 32 例女移工確診直播的不理解,讓我書寫的報導剛好讓更多人看見。也讓我在畢業前確定,我將成為一位自由文字工作者。

因為疫情,讓我提早學習自由工作者在家工作的生活,從對疫情的焦慮逐漸轉而安適。

因為疫情,讓我能書寫今天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我因為疫情得到的生命禮物。

我真的感到非常幸福,也發自內心的感恩現在一切的擁有。

寫到這裡,我真的好想跟在各地、與我同樣「畢業於 Covid-19」的同屆畢業生、同學們說:

「雖然現在我們剛畢業,可能在一邊面對找工作的迷茫,和外面世界大環境的不友善,真的很辛苦。可是疫情帶來的,不一定是失去,有可能是一個很大的獲得。

我現在也每天在適應、調整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有時也有挫折。慢慢來,我們一定能找到我們真正喜歡的工作。而當我們找到喜歡的工作的時候,這個工作找到了你,他們也好幸運,因為可以找到很棒的你。」

「人要成為自己的勇士!」—吳思峰。

最後,謝謝你看到這裡。應願景工程梁玉芳老師鼓勵,我想也跟你分享,我的畢業「儀式感」。實體的畢業典禮,一直不是我的儀式感來源。對我來說,畢業其實不是一個結束,而是新的階段開始。

最近我開啟了一個新的計畫:「來自婉琦的一封信」 Email 電子信訂閱。這是我給自己的畢業儀式,代表人生里程新的開始。

疫情中,我感受到人與人的連結、日常生活分享是一份重要、溫暖的陪伴。因此,在這個電子信中,我將與大家分享每個月的自由工作日常。包含學習、體悟、苦惱、挫折的真實生活。還有最重要的是,我也將會逐步與大家分享,接下來的書寫作品、Podcast 節目。以及為什麼會想做這些報導書寫,它們跟我自己生命經驗連結是什麼、在採訪過程中我的思考是什麼。

如果你/妳對我的自由工作生活分享,或我曾經書寫的移工議題報導感興趣,想邀請你一起訂閱我的電子信。一個月一到兩封信,我將會在某個週六早上,開始發信給你。

電子報訂閱請點此

謝謝你的閱讀:)


▌延伸推薦:

【導讀】大疫青年—韌性是如何煉成的?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