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小心歧視 憂鬱歧視
「精神病手記」的作者李昀一直關注精神病友的權益,也與病友寫信維持情感支持。記者胡經周/攝影

「精神病手記」的作者李昀一直關注精神病友的權益,也與病友寫信維持情感支持。記者胡經周/攝影

【不OK,也OK?】之3:尋求同儕 「別只看到病,卻不見人」

李 昀/籌組失序者聯盟 改變不友善體制

「當你在社會中等於nothing,這才是殺人的地方,不是疾病本身。」

李昀廿一歲時,因自殘刀傷遭校醫通報為「自殺未遂」。那一日起,她被衛生局轄下的「自殺防治系統」正式「列管」。李昀接受精神醫療、心理治療的介入,對她來說卻是一段絕望的歷程。

三年前李昀將日記集結成冊,以筆名「林昭生」出版「精神病手記」,批判醫療只看到「病」、看不見「人」。用筆名書寫,是不想曝光躁鬱症的身分,她說,社會期待「助人工作者」身心穩定,她的自殘紀錄非常不OK,揭露病情會讓她找不到工作。

直到兩年前,李昀改用真名書寫。因她與精神病友一起籌組了「台灣失序者聯盟」,一個從醫療創傷出發,組成的「同儕支持」團體,為了凝聚精神病人的聲音,改變不友善體制。

「同志也是從聚在一起開始,」李昀是出櫃多年的女同志,同運經驗是她從事「瘋人運動」的養分。她以瘋人自稱,擁抱精神病汙名,就像性少數自稱自己為「酷兒」。

李昀指出,精神病人不敢出櫃的理由與同志相似,是怕與「正常人」斷了連結:「當你在社會中等於nothing,這才是殺人的地方,不是疾病本身。」

作家許佑生的成長年代比李昀早了三十年,當時社會對於談論同性戀、精神疾病,有更深的禁忌感。

二十年前,憂鬱症者仍諱疾忌醫時,許佑生就寫了「晚安,憂鬱」自述病況。出版後,許佑生收到非常多讀者來信。有病友難以描繪病痛,就把書中段落指給身心科醫師看;也有病友把書放在床頭櫃上,提醒自己「我不是一個人」。

二○○九年,許佑生在部落格留下遺書,引發BBS版騷動。許佑生深知,他不是真的想死,公開遺書是因為痛苦太過巨大。「或許我向病友示範,若真撐不住,就求救吧。」

書寫、現身,既是求救訊號,也是渴望被人理解。李昀常接到病友的電話,「他們覺得我瞭解。」但診斷相同,也不見得能完全同理。「每個病人都是一座孤島」,發瘋原因不同,發瘋的樣子也不同,但「光是聚在一起都很夠了,至少不會這麼孤單。」

延伸推薦

【不OK,也OK?數位專題】精神病友現身之後,還好嗎?

【不OK,也OK?】民調:全台每14人就有1人情緒障礙

【不OK,也OK?】之1:年輕世代自承「我不OK」的社會因素

【不OK,也OK?】之2:主管、同事怎麼看?說與不說的兩難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