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盤查、碳揭露…中小企業碳焦慮
「辦公室的燈全換成LED,但中央空調換不了。」天氣風險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最近盤查公司的碳排放,算出這家四十人的小公司一年排碳六十噸,因為辦公室是租的,除了空調動不了之外,其他能改的都改完了,接下來要買再生能源憑證,很容易就達成碳中和,呼應政府的淨零目標。
40人公司 碳管理年需數十萬
自從彭啟明承諾公司要達成碳中和的淨零目標後,顧問公司代為設計碳盤查的電子表單,員工要填寫每一筆出差、通勤紀錄,換算成排碳量,這份表單和操作的教育訓練花了八萬元。顧問公司進一步提案建議天氣風險建立一套雲端碳盤查管理系統,系統建置費卅萬元,第二年起收系統維護費十五萬元,和十一萬元的碳盤查認證費。換言之,每年固定碳管理支出為廿六萬元。
彭啟明尚未決定維持土法煉鋼式的做法,還是擁有一套雲端管理系統,因為這筆成本至少可以雇用四、五名員工。
國際客戶 看減碳證書才下訂
「追求碳中和/淨零碳排將是企業未來的標配。」他說,目前除排碳大戶,金管會已宣布要分四階段,要求所有上市櫃公司及海外子公司在二○二七年之前執行碳揭露;天氣風險未上市櫃,還不需要碳盤查,但公司與歐洲會有生意往來,有必要與國際接軌,也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對經營業務肯定加分。但他觀察台灣不跟國際往來的公司,普遍缺少減碳的動力。
彭啟明身兼「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聯盟由台積電、台達電、友達、華碩、宏碁、光寶科、和碩和台灣微軟八家科技巨頭組成,除承諾二○五○年之前達成製程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RE100),也要運用他們對供應鏈的影響力,「以大帶小」引領台灣供應鏈接軌國際的淨零目標。
聯盟首任會長由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出任,他說,現在已有大客戶要求事業部門拿出RE100證書才要下訂單,未來若達不到淨零標準,國際客戶也不會跟我們做生意。
台灣企業 去年八成未碳盤查
「但現實離目標還很遠。」彭啟明說,以聯盟上百家主要供應鏈為例,只有一成出版永續(ESG)報告。另一分由CSRone永續智庫和政大商學院信義書院今年三月發表的最新調查顯示,二○二一年台灣八成二企業都未做碳足跡盤查。
他說,現在淨零的課程、講座都座無虛席,因為大部分企業都不知道怎麼做碳盤查,相關人才也供不應求。然而就像減重,明知每個月要減一公斤,絕大多數人卻都不用體重計;但這不能完全怪企業,因為政府雖公布二○五○淨零路徑圖,但近一點的二○三○年減碳目標要等今年底才公布,「政府還沒有減重計畫,人民何必用體重計?」
淨零挑戰 要人要錢業者徬徨
政府公布淨零路徑,只有方向,沒有具體行動方案,無助橫在企業門前的巨大減碳挑戰。上市櫃公司明年起要陸續執行碳揭露,經濟部更估算約十九萬家企業需要建立碳盤查能力,但永續顧問業者表示,企業做碳盤查、認證花費少則數十萬元,大到上千萬元都有,公司內部沒人能算碳足跡,找顧問業者代勞則所費不貲,加上目前全台查驗碳盤查的機構只有七家,難以應付劇增的盤查需求,中小企業會很徬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