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淨零大挑戰 企業衝擊
企業如何淨零 製表/賴昭穎

企業如何淨零 製表/賴昭穎

拚淨零 13銀行用銀彈驅動企業

金融業手握銀彈,是驅動企業邁向淨零碳排的火車頭,台灣有十三家銀行簽署「赤道原則」,組成「議合團」影響放款及轉投資企業,做好接軌國際的減碳工作;但央行與專家都示警,由於缺乏明確的永續定義和科學碳盤查數據,企業和金融業可能假永續之名「漂綠」,企業為規避減碳成本,金融業議合的難度也不低。

「赤道原則」是自願性規範,由金融業評估投資或融資案對環境及社會的風險,增加對環保企業投融資,減少不環保企業的投融資。

國內以國泰人壽最積極議合企業,總經理劉上旗說,國壽近三年來影響轉投資公司減碳約五十七萬噸,曾被列為氣候行動一百個黑名單的台塑、中鋼與鴻海,也都因此承諾二○五○年零碳排。

劉上旗曾在論壇中透露,二○一七年以前也有國際投資人要議合鴻海改善其ESG(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英文單字縮寫),但完全「不得其門而入」;二○一八年鴻海的股東會,機構法人Hermes「破門」而入,當眾質疑前董事長郭台銘的ESG治理架構不符法人期待。二○一九年七月新任董事長劉揚偉展開改革,國泰金控與鴻海「破冰」,雙方完成議合,連劉也笑稱「只要有心,頑石也會點頭」。

國壽也曾議合國內一家被國際氣候組織盯上的電子大廠,從拜訪管理階層做起,成功說服該公司提升ESG評等目標,兩年前更宣布二○五○年淨零目標。

議合卡關主因是企業不願配合,就看金融業要不要拿出「棒子」因應。國壽去年就對五家不配合ESG議合的科技和原物料企業,在股東會對議案投反對票。

金融業者表示,目前議合對象以大型企業及高碳排產業優先,中小企業實例還不多,關鍵在減碳成本壓力,多數中小企業都認為離「淨零」還很遠,很少願意投入成本去做,更不用說主動和金融業議合。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