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照顧殺人 悲憐老老照顧
全台近四成照顧者超過六十五歲,老顧老成最大隱憂。兩位經濟窘迫、各自病痛的長者,常成照顧家暴、甚至凶殺案當事人,愛與痛苦,在他們身上並存。插畫/陳靖宜

全台近四成照顧者超過六十五歲,老顧老成最大隱憂。兩位經濟窘迫、各自病痛的長者,常成照顧家暴、甚至凶殺案當事人,愛與痛苦,在他們身上並存。插畫/陳靖宜

老扶老/兩老貧病 顧到一起摔斷骨頭

〈此專題為願景工程基金會及聯合報共同倡議〉

請不起看護,又不願老伴住機構,阿嬤日夜顛倒照顧阿公,怕被嫌「顧得不好」,再辛苦都不說。

主治失智症的高雄長庚醫師陳乃菁,不僅關照病人,也會抬頭對主要照顧者問聲:「那你呢?你好嗎?」但陳秋菊(化名)從來不喊累。陳乃菁回想,年近八十的陳秋菊,獨自照顧失智伴侶多年,面對詢問,總是笑說自己「沒事」、「還可以」。直到陳秋菊在病房拿起枕頭想悶死丈夫,陳乃菁才知道她已經崩潰,緊急讓她住進精神病房。

這不是陳秋菊第一次想殺死丈夫。華山基金會大寮站長蔡慰歷曾在陳秋菊家中瞥見火爐與木炭。他說,當時陳秋菊繳不出水電費,兩老貧病交迫,「她計畫在停水停電前,帶阿公『離開』」。

他替陳秋菊繳清帳單,同時聯繫他們子女,「他們也過得不是很好,自顧不暇。」阿公患骨癌,接著失智,陳秋菊靠撿拾回收維生並有憂鬱症,原本是阿公照顧她;但阿公失智了,換陳秋菊照顧阿公,「他們都沒能力互相照顧。」

社福團體要盡力接住被制度錯漏的家庭,但他常發現個案即使再艱難,都未曾向外求援,因為「他們覺得家裡有長輩生病,是丟臉的事。」

陳秋菊請不起外籍看護,又不願老伴入住機構。蔡慰歷轉介居服員到家中,然而陳秋菊日夜顛倒,「她總是晚上照顧阿公,白天補眠」,居服員只有早上能到家服務,反而打擾到他們的休息,陳秋菊寧可自己照顧。

「居服員進不去,其實很頭痛。」蔡慰歷有天接到陳秋菊電話,她與丈夫一起從樓梯上滾下來,蔡慰歷趕到,見兩人滿臉是血,「阿公肋骨尾椎斷掉,阿嬤右手護頭,掌骨斷掉」。老扶老,一起倒,大概是「老老照顧」常見情節。

蔡慰歷說,阿公臥床褥瘡,陳秋菊沒錢買濕紙巾清潔傷口,就將濡濕的衛生紙塞入阿公褥瘡,導致傷口惡化。「你能說阿嬤不認真嗎?她超認真,但她知識不夠,以為濕紙巾是衛生紙加水。」

過去陳秋菊怕被別人嫌「照顧得不好」,再辛苦都不願說。但當她差點在病房悶死丈夫,才終於願說自己累、壓力大。「我結束掉他,自己也輕鬆了。」

一樁「照顧殺人」失敗,陳秋菊陪著老伴走到最後一刻,並在華山基金會與教會團體的協助下,辦完阿公後事。社福、醫療團隊的合作,勉強彌補了長照服務的縫隙,也喚回陳秋菊曾為長照陪葬的靈魂。

▌延伸推薦:

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

「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1:看見照顧殺人

「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2:解開長照枷鎖

【照顧殺人】系列完整報導及後續迴響請見願景工程基金會官網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