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淨零大挑戰 減碳人才
台灣碳淨零學院的課程除了碳管理的理論與實務,還要到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實習三個月。圖/台灣碳淨零學院提供

台灣碳淨零學院的課程除了碳管理的理論與實務,還要到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實習三個月。圖/台灣碳淨零學院提供

淨零缺人 民間興學培育綠領

五月廿一日上午,梅雨下得地面連日未乾,來自半導體、製造業、律師、會計師事務所等廿名企業人士,在陽明山天母古道口的「台灣碳淨零學院」戶外廣場,全體赤腳舉行開學典禮。學院創辦人呂原一說,打赤腳的開學典禮意在體驗淨零排碳,接下來長達十八個周末,廿名學員將花二一六個小時,由九十名產官學專家培育成為企業的碳淨零工程師,協助企業正確達成淨零目標。

呂原一計畫在二○三○年前培育二千名熟悉環境科技、財務分析等能力的碳淨零工程師,協助台灣企業進入碳淨零時代。雖然每名學員「學費」高達卅萬元,但招生訊息公布不久就迅速滿班。

上課 工廠參觀企業實習

「淨零時代真的來了,但現有的人才量根本解不了企業老闆的渴。」呂原一指出企業淨零人才短缺的窘境,也深知企業淨零人才要具備的能力,課程除了碳管理的理論與實務,還要到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實習三個月,連上課的作業,也有部分要到工廠參觀才列出。他說,結業學員若非現職人員,將會被推薦到各企業參與企業永續再造,「絕對有百萬年薪以上的身價」。

推動淨零轉型已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坊間主打培育綠領、淨零人才的民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成立,成為新顯學。台灣數位企業總會(數總)推動的零碳大學也應運而生,授課對象鎖定企業領導人,並設定在半年內協助學員訂出企業未來三到五年的減碳路徑圖,之後照表操課,補齊必需的技能和人才,落實減碳目標。

報名 外銷產業最為急迫

數總執行長王怡雯表示,數總有不少企業會員關切碳費的計算、減碳各項認證等問題,理事長陳來助決定成立零碳大學,幫忙企業訓練人才,以半年為一期,每期收費廿萬元,今年一月開始運作。

王怡雯說,先由新呈工業等五家企業作為第零屆的種子學員,以他們的實作過程找出可複製的方法論模型,修正成零碳大學的運作架構。四月正式開班授課,就吸引超過廿家企業報名,後來挑出十四家代表成為第一屆學員,多數是外銷產品比重較高的企業,因為面臨比較急迫的減碳壓力。

新呈工業產品以車用電源配線為主,總經理兼永續長陳泳睿說,國際要開徵碳稅,攸關產品競爭力,問題是碳有很多學問,新進學員根本不了解從何開始,有的連問題都不知道要怎麼問。根據新呈的經驗,順序應該先從ISO五○○○一的能耗管理著手,之後再導入ISO一四○六四、ISO一四○六七等認證。

成本 學員最關心問題

王怡雯說,學校在半年內協助企業產出未來三到五年的碳排路徑,企業才能依此找到對的人才,落實淨零目標;而學員最關心成本問題,因為國外要課徵碳關稅,國內要課碳費,最終要回到財務分析與決策。

工研院也在五月底成立「淨零永續學校」,除了教怎麼做碳盤查,也有進階的減碳專業技能課程,滿足企業的需要。

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周怡君說,今年初以來已經開卅班淨零課程,有八百人次上課,企業對淨零知識的需求量相當大,以需求量能來看,兩年內培育三千人次綠領人才不是問題。

她觀察台灣自二○一八到二○二二年的企業徵才,五年內綠領職缺成長五成以上,顯示就業市場的需求已大幅增加。現在最迷惘的大多是中小企業,伴隨著淨零發展迫在眉睫,勢必帶動綠領、淨零人才的需求。

淨零人才需求走勢 製表/鄭朝陽
淨零人才需求走勢 製表/鄭朝陽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