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公民沙龍 世代共好 - Part2 世代共榮-傳承與共創:線上沙龍

蔡淯鈴:彈性新思維,迎向下一個台灣

多年以來,台灣社會對工作的想像是一元的、很條條框框的。這些條條框框,框住了社會的發展,我們因而走入困境。

種種工作上的僵固造成今日社會困境

1. 時間上的僵固:

我們習慣的工作是朝九晚六,甚至得超時加班。台灣很少有「工作份量少一點」、下午四點下班的工作機會;或是早兩個小時上班、早兩個小時下班的工作。

很多台灣的孩子在放學後,不是回家,而是找保母或安親班報到。一家人很難一起吃晚餐。很多媽媽因為時間上的困難,被迫工作與家庭擇一。也有很多人甚至沒得選,為了生計而犧牲家庭陪伴時間。

我們的生育率幾乎是全世界最低;我們的女性勞動參與率三十年來都徘徊在五成左右無法提升。這些都反映了工作時間僵固所帶給社會的影響。

此外,也有很多資深人士想繼續工作,但不想一天做八小時;他們還想要有上班以外的生活,但不知道這樣的工作哪裡有?

2. 空間上的僵固:

我們相信一定要在辦公室裡,才能執行工作。人們集中於工作機會所在的都會區:因此台北的房價很高、台灣區域發展失衡。很多人為了要到辦公室上班,得花長時間通勤,例如:從宜蘭換三班車來台北上班、從新竹坐高鐵來台北上班…。

在這個專業分工越趨細密的時代,很多人不敢隨便放棄工作、搬到另一個城市,怕會在新居住地找不到類似的專業工作:因而,夫妻、親子被迫分離 – 越來越多的假日夫妻、週末父母、偽單親家庭。

3. 工作型態上的僵固:

我們把工作分成「典型就業」跟「非典型就業」。我們主張典型就業,一天工作八小時的全職工作,排斥非典型就業。我們相信,典型就業就是好,非典型工作就是不好。

但是,在這個思維的背後,我們沒有想到,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上一天八小時的班。鼓吹典型就業的同時,那些非典型、一天不能上八小時班的人怎麼辦? 他們的工作機會在哪裡? 銀髮族、自閉症孩子的父母、身心障礙孩子的父母、單親媽媽、單親爸爸、因健康因素而不能做長時間工作的人,照顧失智長輩、癌症長輩的子女….,這些人若無法在原先的專業領域獲得非全職的工作機會,他們可能就被迫中斷職涯,甚至被迫去做更低階的勞力活。他們在面對人生艱難挑戰的同時,也可能失去穩定工作、在經濟上承受更大的壓力。

當我們把工作用二分法分成「典型」跟「非典型」的時候,我們沒有想到,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把人分成典型工作者跟非典型工作者了。我們越排斥非典型就業,其實是越壓縮非典型工作者的工作選項,讓他們的處境更為艱難。

非典型工作本身是中性的。我們應該拒絕的,是「保障不足」的非典型工作。

4. 年齡觀念上的僵固:

我們在組織運作上,存在著讓年老資深者發號施令,年輕資淺者跟隨的文化。

這種觀念,讓人們往往對於聘用比自己年長的部屬有些「彆扭」,當主管的喜歡用比自己年輕的人,不知道怎麼帶領比自己年長的人。這也讓年紀稍長的人,面臨「年紀越大、機會越少」的困境。主管職的工作不好找,非主管職的工作更不好找。

這個觀念,使得我們難以架構一個跨世代的團隊。

彈性工作的真義不在形式彈性,而在思維彈性

什麼是彈性工作? 彈性工作的核心精神不在於工作形式的彈性,而在於我們拿掉自己原先的框架,自己原先的墨鏡。當我們看到世界是暗淡、是黑的,很可能這個世界並不是暗淡的、是黑的;它只是我們用墨鏡看到的世界,我們的墨鏡框住我們,讓我們誤以為無解、沒有希望。

當前的台灣,在企業發展、在職場、在社會、在家庭,遭逢很多挑戰。其實,這些都是系統性的問題,彼此牽連、互相影響。要解決系統性問題,我們需要整體性的新思維。

讓我們打開心,用一個更寬廣的心來看待工作、看待你我。把彈性的因子加入,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上班時間有彈性:我們的企業,若能把開會時間集中在固定的六個小時,譬如,早上十點到下午四點。前後兩個小時伸縮給員工彈性。那麼,一對夫妻,一個人可以早上七點上班、下午四點下班。另一個人早上九點上班、下午六點下班。他們一個人可以送小孩上學、另一個可以接小孩放學。我們的孩子,就不用上安親班,而且有父母跟他們一起吃晚餐。我們的企業,可以讓員工更快樂、更幸福,而不用付加班費。我們的姊妹,不需要為了家庭而放棄工作。

•工作地點有彈性:針對不須使用現場設備、服務現場客戶的職業類型,若實施全部時間或部分時間在家上班,工作者將不再花長時間通車而疲憊不堪。即便住在新竹或是花蓮的人,也可以遠距為台北的公司工作,找工作不再受到產業聚落或區域發展失衡的限制:竹科工程師們的另一半將更容易找到台北的工作。而在中南部的公司,也可以聘用到台北的優秀人才,加速成長。值得政府留心的是:若全部時間或部分時間在家工作,人們可以就近照顧自己的長輩、再佐以一部分的專業協助,政府所估計的長照照護人力缺口將大幅縮小。這比研發長照機器人更省錢、更快速、更有愛、更有溫度。

•工作型態有彈性:中小企業可以用 part time 的方式,50%, 60%, 70%,在可負擔的預算內聘用到好人才。而那些因種種家庭因素而無法工作八小時的人,也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不需要被迫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做零跟一的選擇。當企業因在職員工請育嬰留停而人力出缺時,企業可以用定期聘用的方式,請到銀髮人士或是重回職場女性來做替補人力。若是有替補人力可聘,育嬰留停將不再是企業主管與女性員工之間難以處理的矛盾來源。

•年齡觀念上有彈性:若我們接受一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類型的工作,若我們接受一個團隊可以有不同年齡的組成,那麼世代合作、經驗傳承都將成為可能,創新突破成、小團隊大能量都講成為可能。用彈性的方式工作,承接前輩的知識與經驗,交會出美麗火花。

打破種種僵固,迎向新的未來

我們正在一個關鍵時刻。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台灣要怎麼突破種種系統性困難,社會共榮成長?

我們需要的,不是零和,不是對抗,不是對立;而是寬廣的心,而是彼此信任,而是看到彼此的需要,而是共榮成長。

三十年的民主,讓我們擁有一個多元社會:不同的群體,不同的組成,不同的特色。種種多元讓我們懂得彼此尊重,彼此接納。三十年的民主,讓我們對這個社會有一個共同的認同,我們都渴望台灣變得更好,我們渴望每一個人在台灣都有美好未來,我們可以把一個更好的台灣交給我們的下一代。這股力量,就是我們能夠打破窠臼,改善社會的動力。

在普遍缺乏彈性認知的亞洲國家中,台灣是這當中最有條件更新思維,走向更彈性社會的國家。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