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震損建物待都更 震損建物待都更

強制揭露震損? 「屋主跟你拚命」

台灣的建物耐震能力宛如一團迷霧,專業界倡議應比照海砂屋、凶宅,在房屋租售時強制公開,就能促成建物耐震「普篩」,保障使用人安全,房產業者認為構想雖好,卻有點天真,結果可能動搖國本。

九二一大地震後,政府用半倒、全倒判定建物損壞程度,災害防救法立法時改為黃單、紅單,貼黃單表示結構無安全顧慮,牆壁等裂損不嚴重,修繕後可撤銷列管;紅單則代表主結構受損有安全疑慮或地基不穩,應停止使用,可令所有權人限期拆除。不論黃紅單,不理會政府要求,都可重罰或強制拆除。

以台北市為例,九二一大地震列管二五四件紅、黃單建物,至今仍四十七案未解列。這次四○三大地震,新增二件紅單、十七件黃單。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拱祥生說,判定紅黃單都靠目視建物在震後的外傷,並非耐震能力的「快篩」,花蓮天王星大樓六年前地震後曾被貼黃單,修繕後撤單,這次震後傾倒,證明紅黃單不代表耐震程度,現行評估辦法有待檢討。

「耐震能力透明化恐造成資產減損,屋主一定跟你拚命。」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若強制揭露耐震力不佳,影響銀行鑑價標準和房貸成數,屋主還要花錢修繕,可能「動搖國本」。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