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台灣將邁入非核
屏東核三廠目前僅剩2號機持續發電, 根據規劃2號機將於5月17日正式停機,進入除役階段,台灣也將邁入非核家園,發電主力剩火力與再生能源。記者劉學聖/攝影

屏東核三廠目前僅剩2號機持續發電, 根據規劃2號機將於5月17日正式停機,進入除役階段,台灣也將邁入非核家園,發電主力剩火力與再生能源。記者劉學聖/攝影

觀察站/緊抱非核神主牌 能源困境仍無解

核三廠二號機即將停機,民進黨政府心心念念的非核家園即將成真,緊抱著神主牌的民進黨對支持者有了交代,但能源政策的訂定少了理性、科學和務實的討論,選擇性的放大核能的問題,無視於非核將付出的代價。在全球逐漸吹起返核潮之際,非核家園標記的不是美夢的開始,而是換來能源安全、供電穩定、全民健康與企業經營的噩夢。

民進黨不斷描述著未來台灣美好的能源配比:燃氣占百分之五十,燃煤占百分之卅、再生能源占百分之廿,但再生能源占比不斷跳票,發電缺口只能由燃氣、燃煤等火力發電填補。對民眾來說,揮之不去的是用肺發電的夢魘;對企業來說,被減碳的大帽子壓著,電力碳排係數卻不斷提高,淨零碳排無異於緣木求魚。

比企業減碳更迫在眉睫的威脅,則在於能源安全,目前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約百分之十一,意即近九成發電量要由全仰賴進口的燃煤與燃氣一肩扛起,台電過去多次強調,造成嚴重虧損的主因是俄烏戰爭導致發電成本提高,未來一旦大環境再有風吹草動,發電成本是否又要飆升,造成一個再多補助也填不滿的財務無底洞?而要為錯誤政策付出代價的,還是落在所有納稅人頭上。

尤有甚者,目前兩岸關係緊張,一旦發生摩擦,共軍船艦封鎖周邊海域,台灣隨即就要面臨斷電危機,電網打造得再有韌性,也是無電可發。這種將能源安全掌控權交給他人的政策,實非聰明之舉,更有國家安全的隱憂。

再者,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高,短時間更無下降可能,同樣也是台電虧損原因之一,且還看不到解方,電價上漲成了不可避免的局面,而面對高電價帶來的通膨,台灣又準備好了嗎?

當世界主要國家都已經開始重新擁抱核能,政府卻選擇了緊抱非核神主牌,面對企業界的殷殷企盼,官員一再用全民共識、核廢料處理、核能安全等原則搪塞,明眼人都看出,種種問題不是不能解決,使用核能是不為而非不能,當AIT前處長司徒文都公開質疑「為什麼台灣政府要反對核能」時,政府更應好好思考,非核家園除了沒有核能,又為台灣帶來了什麼?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