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小水力加入供電
台東關山圳是有近百年歷史的灌溉水圳,水量穩定,有十個水位落差可設置十部發電機組,實現一滴水發電十次的目標。記者尤聰光/攝影

台東關山圳是有近百年歷史的灌溉水圳,水量穩定,有十個水位落差可設置十部發電機組,實現一滴水發電十次的目標。記者尤聰光/攝影

關山十瀧 1滴水發10次電

國內小水力發電目前以農業灌溉渠道發展最積極,阻力也最小,只要選用具高適應性的水輪機組,即能避開洪水衝擊並靈活因應多變的水文條件,也不衝擊生態,更不會爭奪地方的農業用水。

台中「食水嵙溪排水小水力發電場」是全台首座由地方政府主導開發,採用虹吸式水輪機組,第一期工程去年七月啟用,發電容量一八五瓩,第二期工程預計今年底完成,將在尾水處增設第二組水輪機二次發電,發電量也可達一八五瓩,完成後的年發電量達百萬度。

台中市水利局指出,食水嵙溪發電廠利用石岡壩農業用水的出水口水位落差,做兩段式發電,值得一提的是,發電場引食水嵙溪水發電後,往下流的尾水再以專管排放回河道,因此不搶水也不衝擊生態,是推動地方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的典型案例。

台東縣關山鎮「關山圳」二○二七年將啟用「關山十瀧」小水力發電廠,年發電量達兩百萬度,等於約九十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這座全台少見的灌渠階梯式微型水力發電工程,利用百年歷史的關山圳十個水位落差,設置十部發電機組,因此命名「關山十瀧」,實現一滴水可以發十次電的目標,被譽為微型小水力的典範。

得標的恆水創電採用國造專利的自抬升式機組,因應灌溉環境所需,水量大時可自動抬升避免溢淹,也有利機組維護與圳道清淤,颱風期間也避免受損。未來發電將併入台電電網並供在地使用,強化在地供電韌性,並結合地方創生,將部分收益回饋社區。

農業部農水副署長陳衍源表示,建置完成營運中的案場有十處,設置容量約廿六點一五MW,推動中還有十五案,由於灌溉圳路斷面較小,且坡度位差較小,發電規模較小,未來可開發的大多以約○點一MW微水力規模居多。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