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大罷免資金排擠

學者促法制化…制度防堵 政治獻金法要改革

政治獻金法是陽光法案,選舉、罷免經費卻暗藏陽光死角。學者指出,選罷法同時規範選舉與罷免制度,但政治獻金法僅規範「選舉」能收受政治獻金,也應建立「罷免」資金來源的制度透明化。此外,要降低政治獻金背後隱藏的金錢政治影響,「公費選舉」是台灣可考慮的路。

東吳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張元祥說,公開透明的政治是全民期待,政治獻金法讓捐贈與收受有制度依循,但要防止黑金介入政治,恐怕「防君子不防小人」,更大問題藏在「選舉補助款」、「對政治人物基金會與協會之捐助」陰暗角落,要政治人物自綁手腳不切實際,需NGO與全民關注與壓力。

張元祥說,在走向公費選舉理想目標前,政治獻金法需與時俱進。比如,選罷法同時規範選舉與罷免制度,現行政治獻金法僅規範「選舉」能收受政治獻金,關於「罷免」政治獻金的收受有法制化的需求,同時也須考慮「被罷免方」是否比照辦理。

此外,政治獻金法對個人、營利事業及人民團體捐款的上限,已經是廿年前的標準,包括「捐款拆成多家企業或家族個人捐獻」、剩餘資金的運用制訂更明確透明監管機制,及「虧損公司捐款需原路返還的困難」,學界與公民團體都有許多討論。

東吳政治系副教授蔡韻竹表示,若單從政治獻金法而言,目的應鎖定在政治人物、政黨等都能更透明,控管經費源頭,聽起來合理可行且有正當性,實際上執行有困難。她認為該處理的部分不光在政治獻金法,而在選舉部分,採取公費選舉,不管是政黨或個人都能在清新環境中,不擔心選舉經費,也有強力的公民監督,雙重力量的監督下,台灣金錢政治運作的影響可能就會遞減。

「就算制定廿種圍堵方式,一定有人會再想到另外廿種查不到的方式」蔡韻竹認為,政治獻金僅金錢政治一小部分,也僅呈現一部分的政治金錢流動,絕非全貌,唯一方法是讓捐助獻金的人跟接受獻金的人沒有動機,即競選開支變小,對金錢的需求跟動機才沒那麼高,因為,台灣選舉花費非常高。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