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大罷免資金排擠
兩場大罷免加上一場公投,總共花掉了十五億公帑,學者認為,在政治激情動員後,只剩下社會的撕裂與仇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場大罷免加上一場公投,總共花掉了十五億公帑,學者認為,在政治激情動員後,只剩下社會的撕裂與仇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罷免、公投狂燒15億公帑 勞民傷財

大罷免大燒錢!台灣政治史上前所未見的大罷免,賴總統喊出「與公民同行」全力踩油門要翻轉國會,兩次社會大動員勞民傷財,社會裂痕加深,更排擠社會資源,連社福弱勢也受衝擊。中選會統計,罷免案動用行政院兩筆第二預備金共約四億元,辦核三公投花費十一億元,總計大罷免加公投燒掉公帑十五億元。學者感嘆,若再加上社會動員成本恐上看卅億元,只剩下撕裂與仇恨。

中選會用預備金 追加預算

根據立法院公報網,中選會三筆經費動支行政院第二預備金,第一筆辦理立委罷免案相關作業三億四五八○萬元,用於人事費、業務費等;第二筆辦理全國性公投十一億四○四二萬元;第三筆為第二波罷免投票共五七○一萬元。

近期行政院提出追加預算案,中選會辦理罷免與公投案又追加十五億元。中選會表示,辦理全國性公投案與立委罷免案經費共十五點四億元,約占第二預備金廿%,後續若立法院同意追加,擬依法辦理「歸墊」,其他留供支應各項新興政策與災害及緊急事件等所需。

學者:罷免浮濫 浪費納稅錢

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表示,選舉、罷免會有選務支出,只不過罷免卅一名立委的理由書多半不合理、毫無證據,中選會不好好審核,導致濫罷行為,四億元等於浪費納稅人辛苦血汗錢;反而是公投十一億支出,若可逼迫賴清德總統放棄民進黨神主牌、正視能源危機,對國人而言可能會是一筆值得的支出。

文大國發大陸所兼任教授曲兆祥說,政府投入十五億元在選舉和公投,再加上社會動員成本恐上看卅億元,以經濟學角度來看,花這麼大筆錢唯一效果是「讓罷免團體開心了一下」,這場政治運動完全沒給公民帶來正面效果,反而是部分人被政治激情動員,造成社會對立撕裂,全民負擔這筆錢「弊大於利、完全不值得做」。

每逢選舉年,社福團體募款受排擠,今年罷免等同兩次選舉,也讓募款不易。

「社福團體捐款間接被影響」芥菜種會執行長李肇家說,早在去年底就嗅到今年募款會有一億元缺口,因此提早啟動內部費用控管和效率提升,使預估缺口降至目前六、七千萬元。

社福團體盼政府 民生優先

李肇家說,非選舉年,企業和個人的資金行有餘力時,會形成對社福團體的捐款;但選舉年,這些資金某種程度被分配到選舉活動,民眾對社福團體「愛心不減,但捐款會放緩」,明年二○二六大選即將來臨,加上美國關稅衝擊企業成本上升,社福團體只能惶恐面對挑戰。

「選舉到底能帶來什麼?」長期在社福界服務人士說,過往大型選舉每兩年一次,今年卻是兩次大罷免加公投,這些錢用於社福領域,能解決許多民生問題,像是小朋友的餐費,「有時因經費不足,小朋友只能以泡麵和罐頭當主食…」社福資源被排擠令人憂心,盼政府能將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優先於政治考量。

財報應公開透明 避免亂象

大罷免以「公民團體」名義發起,募款不受法律規範,有些從事政治活動的社團更假「一般人民團體」名義公益勸募。

台灣一起夢想公益協會專案經理陳醒荷表示,所有公民團體應公開透明公布財報和工作項目,讓捐款人清楚善款去向,金流不透明可能造成的亂象,會讓社福募款更艱難,社會對公益團體的信任也可能被侵蝕。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