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大罷免資金排擠

新聞眼/小小多山的國家 裂痕難平

「大罷免  大成宮」口號在今年初大罷免啟動時喊得震天價響,之後,台灣一整年就陷入大罷免泥淖。第一場大罷免「廿五比○」收場,第二場罷團再度掛蛋,一場國家級仇恨總動員,最終還是回到原點,付出的社會代價卻難以估計。

罷免和反罷免各自動員所付出的代價難以計算,為了罷免浪費社會資源,更排擠了社福資源,讓社福團體募款更艱難。中選會動用第二預備金執行罷免投票,大約近四億元,若以政院災後重建所發的每戶三萬元「上工津貼」換算,一場大罷免可替一萬三千個受災戶修復屋頂,而不是用於大罷免全數打水漂。

儘管民主本來就要價不菲,例如總統立委大選要花約十四億元,這次全國性公投案也需要耗資十一億元,但總統大選可讓人民選出理想人選,公投可以讓全國民眾對公共議題表達意見,決定台灣政策未來;反觀虛耗上億元執行無差別式罷免,不僅國會席次未改變,反讓國會空轉、社會陷入前所未有的撕裂與對立。

大罷免撕裂社會、浪費公帑,罷免團體資金從哪來也引發質疑,「課金公嬤」、電影級宣傳車滿街跑,還有滿滿鮑魚、龍蝦的「大辦桌」亂象,另外更多涉及政府補助社團的人民納稅錢,揮霍程度之誇張,監察院卻以「無法可管」為由輕輕放下,叫納稅人如何吞下?

報復性大罷免落幕,看得見的花費是「罷免+公投」燒掉十五億元納稅錢,看不見的花費是更多社會資源耗掉了,社會對弱勢的關注被削弱了,台灣這個「小小多山的國家」分裂了,更留下難以彌合的社會裂痕。

民意給賴政府一記重拳,要賴總統記住這個教訓;民意也同樣給在野黨底氣,須好好檢討不合理的罷免制度、理性監督執政黨。政權會隨人民選擇更迭,監督制衡的機制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除杜絕罷免淪為清算政敵的報復工具,更要推動修法透明化選罷資金,讓陽光照進黑暗死角。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