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以上免評巴氏量表 申請不如預期
「八十歲以上免評巴氏量表」新制於八月一日上路,截至十月底,約八千名長者申請,低於業界預估,未見看護移工「棄重就輕」現象。勞團表示,看護移工選擇工作主要看整體勞動條件,照顧重症病人未必和辛苦畫上等號;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認為,申請看護移工案件確實增加,是否有移工選擇較輕鬆的雇主,尚需觀察。
勞動部就服法「巴氏量表擴大免評」實施前爭議不斷,是德政還是災難?各有支持,長照家庭希望各界看到照顧長輩的不易與艱辛,但民團擔心健康長者相對容易照顧,弱勢老人恐將遭看護移工拋棄。
勞動部原先推估,符合申請資格者約五十三萬人,其中十萬人可能聘請看護移工,恐造成現有看護移工不願留在身障、罕病、失智、失能等家庭。不過,新制上路近三個月,發現與預估有不少落差,申請案約八千件,估算全年約三萬多件;進一步申請招募許可並經核准者,約兩千五百人。
仲介:免評效應沒想像嚴重
「巴氏量表免評效應,沒有想像中嚴重。」中華民國人力仲介協會理事王昭欽說,近三個月來,申請看護移工增幅約一至一成五,低於業界預估二到三成,且多數申請案對象均有照顧需求,至於完全健康、只需陪伴的長者,申請看護移工比率「非常少」,因為每個月近三萬元支出,對許多家庭是不小的負擔。
對於未見看護工轉工潮,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研究員陳秀蓮表示,以實務經驗來看,看護移工不單看被照顧者年齡,若重症患者的家人互相支持幫忙,工作未必辛苦;若照顧相對健康的老人,家中長者不只一位,或還要一併照顧幼童,等於工作量反而增加。
民團:失智家庭等待期變長
但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荺靜表示,近幾個月來,失智者新聘看護移工的難度變高,如欲要求聘用有過照顧失智者經驗、或接受相關訓練的移工,常遭業者奚落,「失智者很難照顧,看護移工願意來已經很好,加上現在情況有所不同,不要再設限太多。」
「失智症家庭已成為被選擇的一方」,陳荺靜表示,失智家庭想申請外籍看護,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近兩三個月,等待時間更久,需多等待二至三個月,成為遭嫌棄的一方。期間僅能聘請短期看護或利用長照2.0,而臨時性、短時數,缺乏穩定的照顧,常讓家屬身心俱疲。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認為,看護移工人力有限,理應優先配置給需要者。巴氏量表是一種落伍的評估方式,造成醫師困擾,早該廢除,應改以長照2.0單軌評估,根據「照顧管理評估量表(CMS)」作為聘僱看護移工的標準。透過照服專員連結長照資源,更可提供完整病患家屬各種照顧選擇。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認為,目前長照2.0將最需要協助的重度障礙者、經濟貧困者排除在制度之外,國內長照體系必須發展且健全,不應該把照顧視為家庭個別責任,建議把看護移工納入長照體系,統一分派,讓需要的人有更好的照顧品質,移工的工作條件和環境也有保障,長期也有助服務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