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照護量表待整合

建構周延長照體系 避免弱弱相殘

台灣今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壽命突破八十歲,但不健康年齡卻高達八年;六十五歲以上失能比率約百分之十六點五,相當於十人就接近有二人失能。長照二點○是國家重要政策,提供日照、居服等長照服務,但對於重度需求者,若未送往養護機構,就靠廿萬名看護移工承擔起長照家庭的照顧需求。

八十歲以上巴氏量表免評上路,最先源於有家屬拿不到可申請看護工的巴氏量表,毆打醫師,適逢隔年總統大選,當時的藍營候選人侯友宜提出八十歲以上廢巴氏量表政見,綠白陣營也承諾放寬申請門檻,並於去年修法通過。

過程中,民團擔心看護移工選擇比較容易照顧的老人。民團擔心有其道理,若失智、失能狀況複雜者無人照顧,絕對是悲劇。但對於離鄉背井來台打拚的看護移工,她們也是家裡的女兒,孩子的母親,若追求比較好的工作條件,想要工作不要太繁重,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何以成為苛求?

超高齡社會對醫療及照顧體系都是大挑戰,照顧是交換生命的歷程,家庭照顧者如此,看護移工又何嘗不是?但看護移工不該是解決長照重度需求的答案,長照資源不足更不是看護移工的責任。如今重症罕病的照顧需求和看護移工的工作權在天平的兩端,弱弱相殘。

「健康台灣」是所有人的願景與目標,但超高齡社會下的照顧需求不容忽視。家戶自費聘僱看護移工,意味照顧仍是個別家庭的責任,巴氏量表的開放與存廢不該是論戰主角,建構完善周延的長照體系才是正解。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