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懶分類 清潔隊「破袋」揪濫丟
紙容器等一次性餐具大量被丟棄,造成垃圾去化負擔,部分焚化廠對資源回收不佳的垃圾車祭出「拒收、退運」殺手鐧,迫使縣市清潔隊執行「破袋檢查」大作戰,確保不被退運,甚至推出透明垃圾袋,方便快速辨識。
看守台灣協會謝和霖說,這些含廢紙容器可能含鹽分、油、澱粉和水,焚化時會腐蝕爐體,還會產生戴奧辛,這些環境代價都由全民埋單。
彰化縣環保局去年發現全縣人均垃圾量仍高於全國平均,分析垃圾中最多的回收物正是紙容器與薄片塑膠,與近年網購、外送餐飲用量增加有關,因此加嚴抽檢標準,一袋垃圾超過十二件可回收物或三成以上的廚餘,整車垃圾將被退運。
「被退運實在欲哭無淚。」彰化縣清潔隊員說,去年七月到今年九月,彰化市清潔隊的垃圾車至少被退五次,全縣則被退了四十九車次,從彰化市到溪州焚化爐長途往返跑卻徒勞無功,不僅浪費油錢,車上卅五噸垃圾還得全數倒出、翻攪挑出回收物再重新上車,而且被退一次就被列為重點稽查對象,隊長還要帶隊去上課。
為降低退運風險,去年七月一日起,彰化清潔隊從源頭把關,加強家戶垃圾的破袋檢查,一年後垃圾減幅達到一成六;資源回收物及廚餘各增加了六千多噸,每天的人均垃圾量也降至零點四七六公斤,環境部請各縣市環保局來觀摩彰化的成功經驗。
彰化市清潔隊今年進一步開罰一袋超過五個回收物的市民。隊員說,有些垃圾袋一看就有好幾個便當盒,還混著沒吃完的廚餘和湯水,民眾常嫌麻煩就不回收。
南投沒有焚化爐,垃圾去化壓力更大,也因外送飲食普遍,二○二○至二○二四年塑膠容器回收量從九十點八萬公斤暴增至約一六四萬公斤;紙容器則從六十七點九萬公斤增至七十八點四萬公斤,且維持在高點。
南投縣環保局也執行破袋檢查,但記者直擊各地垃圾收運多集中在傍晚,民眾丟垃圾速度快,為不影響交通,隨車隊員只能快速看一眼拋入車斗的垃圾袋,就算察覺未確實分類也來不及攔人。
台南市每年約破袋檢查一萬個垃圾袋,垃圾合格率約八成五,紙容器、塑膠也是袋內最常見的資收物。環保局長許仁澤說,去年起在永康區復華里與勝利里試辦可辨別內容物的透明垃圾袋,清潔隊員可快速辨識是否混入危險物或回收物,也縮短檢查與收運時間,結果垃圾合格率增至九成五,今年擴大到另個里試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