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豬事大急 養豬業蛻變
現代豬舍所有設備不僅要定期噴灑消毒水,還得用高溫火槍殺菌。記者鐘聖雄/攝影

現代豬舍所有設備不僅要定期噴灑消毒水,還得用高溫火槍殺菌。記者鐘聖雄/攝影

廚餘難禁…小戶大場重洗牌 喊轉骨

去年七月,台灣豬隻與偶蹄類動物已全面停止施打口蹄疫疫苗。倘若台灣不再發生口蹄疫疫情,最快在今年七月就能成為「非疫區」,優秀的豬肉也很可能重返國際,特別是日本市場。

學者專家雖對此樂觀其成,但也坦言,除疫只是最基本條件,台灣還需要全面提升產業水準,並且嚴格防範非洲豬瘟,才不至於功虧一簣,剩下的,才是國際貿易角力問題。

前農委會防檢局長黃㯖昌坦言:「大家以為口蹄疫拔針後,台灣豬肉就可以外銷,其實那是錯誤的觀念,因為目前台灣還是典型豬瘟疫區,所以即使口蹄疫拔針,我們仍有其他疫情要處理,還是很難外銷。」

黃㯖昌認為,台灣畜牧業的根本問題出在「小戶」太多,導致生物安全比不上丹麥、荷蘭等養豬大國;關鍵問題若不解決,產業就難以提升。

根據農委會一〇七年七月公布的統計資料,台灣飼養規模在一百九十九頭以下的「小戶」養豬場,占全體的百分之四十二點九,但飼養的頭數卻只占總體的百分之三點五。但反觀飼養規模在一千頭以上的場家,總數雖然只占百分之二十一點六,實際上卻掌握了台灣近七成的豬源。

根據數據顯示,真正影響國內市場供應量,其實是具備一定規模的場家,但現在「小戶」數量卻逾三千場,占總數逾四成。

黃㯖昌認為,「長遠來看,應該要讓小戶退場」,因為小戶無法大規模投資,並藉由改善設備提升生物安全等級,也無法輕易廢棄廚餘,全面改用飼料。

黃㯖昌直言,口蹄疫除疫並不代表台灣就能重返日本市場,最主要關鍵在於我們要花多少努力去提升整體飼養環境,才能兼顧防疫與產業升級需求。

看更多報導:口蹄疫22年 豬事大急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