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生財 農漁會要新業務
營業據點1,166處的農漁會信用部,是幫農漁民管錢的好朋友。如果把它視為一家金融機構,堪稱國內據點第二多,但如此龐大組織,整體閒置資金高達7,600億元,顯示農漁民的錢沒有好好運用,62%農漁會認為,應開放信用部投資國內股票來解決問題。
為了解302家農漁會信用部的營運狀況,本報與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合作,進行問卷普查。根據收回的207份有效問卷顯示,業者對兩大轉存款行(合作金庫與農業金庫)相繼發出「轉存款減收令」相當擔心,認為會影響農漁會的全年損益,一家新北市農會甚至以「對本會衝擊非常大」來形容這件事。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目前整體農漁會信用部的存款餘額約新台幣1.6兆元,截至7月10日,停泊在合庫的轉存款部位579億元、農業金庫6,639億元、土銀則約400億元。
農漁會信用部業者透露,合庫今年5月電告他們,到期的定儲,必須把一半資金轉存到農業金庫;而農業金庫7月起也規定,轉存款超過30億元部分,最多只能以6個月期,而非以往的1年期轉存。資金去化無門成了業者最憂慮的一件事。
農漁會信用部雖可辦理一部分的放款,但這項業務並沒有充分發揮。反映在問卷的另一項調查顯示,高達43.5%受訪對象認為,他們現階段發展的最大瓶頸,就是「存放比太低」。
存放比是指收到的存款,有多少金額用在放款,這是衡量金融機構有沒有發揮放款功能的主要指標,數值愈低,代表放款動能愈弱。根據農委會與金管會最新統計,整體農漁會信用部5月份存放比48.7%,相較整體信用合作社60.08%、整體國內銀行79.2%,都明顯偏低。
換句話說,農漁會系統在放款的競爭上,比不過銀行和信合社,也因此,要另外尋找去化資金的方法。問卷結果也顯示,超過六成的業者認為,要解決這問題,政府應進一步開放農漁會投資國內股票,在協助去化資金的同時,還可以增加收益,也提供另一股活絡股市的資金動能。新北市鶯歌區農會信用部主任蕭裕國就指出,應開放財務達一定標準的農漁會投資股市,基於穩健原則,投資標的可以限制,例如,只能投資「台灣50成分股」,這類股票,近三年平均股利殖利率3~5%,比該會存放款利差1.8個百分點好很多;鶯歌農會企稽股股長江錦群也說,政府如果擔心,可設上限加以控管,例如,整體股票部位不得超過淨值的10%。
為去化資金,農漁會業者也希望可以投資國內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債券(寶島債)。新竹縣橫山鄉農會信用部主任邱玉琴指出,3年期寶島債發行利率2.9~2.95%,比10年期新台幣增額公債1.46%高很多;為避免風險集中,政府可將之納入「投資非政府發行的債票券,不得超過存款總額15%」進行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