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鄉金融】導讀
你可能聽說過,台灣存在著銀行過多(overbanking)的現象,但你可能不知道,全台灣368個鄉鎮市區中,超過四成以上找不到任何一個銀行據點,城鄉間的金融服務,差異正在擴大。到底,偏鄉居民需要什麼樣的金融商品?要如何協助基層金融機構發展?本報特別策劃一系列報導,分析偏鄉地區面臨的金融問題與困境,希望可以略盡棉薄,協助提升在地金融環境的品質。
完整報導 -
銀行撤離 偏鄉成金融沙漠
你可能聽說過,台灣存在著銀行過多(overbanking)的現象,但你可能不知道,全台灣368個鄉鎮市區中,超過四成以上找不到任何一個銀行據點,城鄉間的金融服務,差異正在擴大。到底,偏鄉居民需要什麼樣的金融商品?要如何協助基層金融機構發展?本報特別策劃一系列報導,分析偏鄉地區面臨的金融問題與困境,希望可以略盡棉薄,協助提升在地金融環境的品質。
完整報導 -
外幣儲蓄 郵局存戶聲聲喚
儘管台灣長期存在銀行數量過多(overbanking)的現象,惡性競爭不斷、利潤貼著成本走,但在全台368個鄉鎮市區當中,仍有160處(占43%,不含無ATM的三鄉)只能依靠中華郵政、農漁會信用部或信用合作社,就地提供金融服務。
完整報導 -
平民銀行 信合社「匯」有轉機
基層金融機構三大成員之一的信用合作社,向來被稱為「平民銀行」,決策能力快速、商機嗅覺敏銳,加上深耕地方人脈網絡,連前來台灣舉行「兩岸金銀三會」的大陸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都眼睛為之一亮,硬是撇開等著與他碰面的金控大老闆,臨上飛機前,說什麼也要擠出時間跑一趟,親眼看看業績獨霸地區的「淡水一信」。
完整報導 -
為農生財 農漁會要新業務
營業據點1,166處的農漁會信用部,是幫農漁民管錢的好朋友。如果把它視為一家金融機構,堪稱國內據點第二多,但如此龐大組織,整體閒置資金高達7,600億元,顯示農漁民的錢沒有好好運用,62%農漁會認為,應開放信用部投資國內股票來解決問題。
完整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