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要普及…要靠水價合理化
我們從早到晚,一天之中包括沖廁、洗衣、洗澡、烹飪、澆灌等,隨時都在產生家庭汙水,而全國運轉中的汙水處理廠總共有54座,每天處理量約300萬噸汙水,但卻只有不到一成回收再利用,其餘均放流入海。
「再生水已經推動了二、三十年,而最大的阻力來自於水價偏低。」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秘書長游勝傑說。
以鳳山溪再生水廠為例,成本超過20元,因政府承擔建設費用,未來售水每度18.8元,仍比目前的自來水價還要高出8塊錢;因此廠商基於成本考量,不會捨棄自來水,選擇再生水。
內政部編列預算152億元,在全國選定六處汙水處理廠,執行放流水回收再利用示範計畫,但除鳳山、福田兩座汙水處理廠產生的再生水,可望提供中鋼和台電使用,其餘四座廠仍要解決再生水無處去的問題。
官員也指出,國內接管率偏低,也是造成汙水來源不足的原因之一。台中福田廠二期擴建計畫正在進行,處理量預計將會從目前7萬噸提升至13萬噸,未來六年要再增加6萬戶的家戶汙水接管量。
內政部統計,截至今年1月底,我國公共汙水下水道普及率僅26.64%,除台北市達75%,其他縣市均未超過五成。
游勝傑認為,接管率是技術問題,解決不難,但水價卻是政治問題。
游勝傑說,水價合理化後,再生水價格可望低於自來水價,國內不必再蓋水庫,工業用再生水,多出來的自來水就能供應民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