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水利會未卜先知…農業聰明配水 躲過旱災
「我們會看見風吹動一望無際的金黃色稻田。」這是電影《KANO》最後一幕的對白,腦海裡浮現出:微風吹起稻浪,稻禾擺動婆娑之聲,以及嘉南平原勤奮與豐足的美景。今年缺水,原以為這般景象看不到了,沒想到波波稻浪,連綿不絕。
車子駛進烏山頭水庫灌區的六甲,田間綠意盎然,嘉南大圳的水奔向田間,就像在綠色絨布上閃亮的藍色水帶。老農如常在田間施肥,問他會不會擔心沒水可用?「怎會沒水!大圳就在旁邊!」老農氣定神閒地說。
全台水情拉緊報,進入枯水期,嘉南平原嘉義白河以北灌區已經休耕,台南灌區約1.8萬公頃一期稻作則以「通十停五」(即灌溉十天、停五天)方式耕種。「因為去年有節水,讓今年一期沒有停灌,不然就要停灌更多面積。」嘉南農田水利會管理組長謝勝賢說。
因預判今年將出現嚴重乾旱,嘉南農田水利會自去年9月開始節省灌溉用水,共節省了6,300萬噸水,存在曾文水庫;除了支應民生之用,也讓農民今年一期稻作仍有水可耕種,「農民生活也需要用自來水」,謝勝賢說,「這也是幫助自己,利人利己」。
嘉南水利會主動節省灌溉用水已行之多年。嘉南平原的稻作向來仰賴烏山頭和曾文水庫灌溉,豐水期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進入枯水期水量不足,因此嘉南地區都是採行輪作,並須以不同耕作速度去分配水量,由掌水工來分配田間的水量。
謝勝賢說,水利會會依水庫蓄水量、天候狀況、並依作物生長期需水狀況擬訂供水計畫,因此才會訂出「通十停五」的決定。
水利會定出灌溉政策後,工作站則會依田間面積及作物生長需水,並掌控水匣門放水到各小區田間;一小區田約有150公頃面積,有三位掌水工,每位負責50公頃田,水到田間後,掌水工要巡水路,清淤積,保持水路通暢,掌控該小區水匣門,以確保每塊田,尤其是「水尾」也有水可灌溉。
「缺水時更要靠掌水工,嘉南水量不足,若沒有有秩序分配,大家會搶水,水尾就可能沒水用。」水利會隆田工作站站長王建安說,掌水工負有很大任務。
簡言之,嘉南平原是透過水利會依水庫蓄水和氣象預測擬訂灌溉計畫,並由掌水工在田間執行精細供水,達到節省用水的目標。謝勝賢說,農民很能接受「現在省,明年會有水」的觀念。
嘉南水利會採行田間節水措施包括改善圳路減少漏水、延長灌溉期距(例如水情若再惡化,有可能「通八停八」)、降低灌溉水深(例如水深度由10公分降至9公分),並成立實驗所進行各種節水實驗,例如,研究縮短稻距、以及各種既不影響產量又可少用水的耕作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