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鴻攻智慧機械 黑手進擊 創領導品牌

經濟日報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協鴻工業董事長陳建智

經濟日報推出「尋找隱形冠軍」系列專題報導,介紹致力於追求產品創新、差異化的「小而美」企業。這些企業透過技術提升,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為台灣經濟增添動能之餘,也默默提供正向能量,創造台灣美麗新願景。

總部設在台中工業區的協鴻工業,資本額7億元,規模雖然不大,但集團積極推動轉型升級,不但成為銑床製造龍頭,還全面布局智慧機械,由傳統工具機製造廠,蛻變為世界級工具機領導品牌。

有別於其它工業區廠商經常出現隆隆的機器轉動聲,協鴻則是靜靜地座落於台中大肚山麓,整齊清潔的廠房,除了大大的紫色商標「Hartford」吸睛外,很難想像,這裡一年可產出超過3,000台各式工具機。

更難能可貴的是,協鴻還創造出許多「第一」,包括獨立開發出台灣第一台傳統銑床、國內第一家工具機廠通過設立在台研發中心、國內加工中心機最大出口商,另外也是國內第一家擁有自我控制器的工具機製造廠,堪稱產業隱形冠軍的代表。

因應工業4.0發展趨勢,協鴻近幾年也以「i-Factory(智慧工廠)」為大架構,延伸出Smart center、Hartrol Plus、Robocell等智慧產品,目標要成為國內最大的智慧型加工中心機製造服務業者,並於2020年躋身全球加工中心機前十大製造廠。

協鴻董事長陳建智表示,長久以來,被稱為黑手的機械業,總是被歸類為傳統產業,然而現今工具機業已蛻變為精密科技的產業,從機器人、無人飛機、無人汽車到智慧型工具機,這些都是未來的趨勢,也讓機械業不再被稱為黑手。

銑床龍頭

創造多個第一

陳建智強調,協鴻工業規模雖然不大,但近幾年面對工業4.0大趨勢,以及無人經濟的竄起,集團以穩紮穩打、創造客戶利潤為本的理念,要做產業的領頭羊,全力推動轉型升級。

1965年成立的協鴻,總部位於台中工業區,近幾年並在台中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擴建新廠,主要產品包括五軸加工中心機及智慧型加工中心機,去年營業額32億元,今年隨景氣回溫,智慧型加工中心等新產品陸續上市,年營收將挑戰45億元。

陳建智自豪的說,協鴻成立52年來,累計生產超過5萬台各式工具機,產品銷售全球65個國家,包括阿根廷、黎巴嫩、以色列、比利時、甚至斯洛維尼亞等國,一天24小時「日不落」都有協鴻的機台在運作。

他指出,技術保持領先「創新」,是協鴻的王牌。以高階五軸工具機為例,協鴻十年前就開始推動五軸智慧型加工機的研發,在業界起步相當早,近兩年產品線逐漸成熟,包括立式五軸、龍門天車式等,品項超過20幾種。

協鴻生產和服務的高標準品質,也獲國際大廠青睞,在全球航太、風力、能源產業,以及汽車、電子、面板等相關產業,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包括波音、空中巴士、SAMSUNG、BMW,乃至美國太空總署NASA都採購使用協鴻的機器設備。

賣向全球

NASA也是客戶

近幾年,協鴻又朝智慧工廠(i-Factory)的方向發展,集團以智慧機械為基底,進而延伸到智慧產線,整合資訊流與實物流,最後創造智慧工廠「即時可視化、少人化、標準化及最大產能」的管理目標。

陳建智指出,Smart center架構智慧工廠,須先讓客戶廠內的機台具有智慧,智慧核心就是協鴻「Hartrol Plus」自我控制器,協鴻也是全球第六、台灣第一家擁有自我控制器的工具機製造廠。

這款控制器配有19吋觸控螢幕,加上可無限延伸的智慧型功能,標榜可節省80%操作時間、減少15%加工程式問題,改善50%的刀痕段差,提升23%的重切削效率,有效解決客戶在加工應用、機台稼動管理及缺工等問題。

Smart center的架構下還包含MES、智能監控、工廠管理及智慧控制器等,陳建智說,缺工一向是機械業雇主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對此,協鴻將人才經驗隨著機台一併提供給客戶,讓客戶無後顧之憂去添購設備、投資生產。

陳建智強調,工業4.0是協鴻及所有客戶的終極目標。為實現關燈生產、無人化接踵而來的生產需求,協鴻也成立全國最大的自動化Robocell機械手臂團隊,自主設計、單一窗口,提供一套穩定且具效率的自動化設備。

陳建智認為,面對工業4.0,協鴻已不再是一個純粹的製造業,而是製造服務化、製造的服務業,而且協鴻也不只是在賣機器,還在賣管理,這是台灣製造業轉型升級必走的路。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