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迷航逐年增 陽光行動/人走失防悲劇 愈早報案愈好 失智迷航層出不窮,許多失智長者失去方向感、判斷力,相關單位協尋時,也因難以用常理判斷患者行走路徑,尋人不易,往往需動員大批人力大範圍搜尋。警方表示,失智長者自理能力不足,有時尋獲已不幸因脫水、失溫或...
失智迷航逐年增 觀察站/串起社區照護 加速整合制度 失智失蹤,儘管警方聲稱尋獲率高,仍是許多失智症家庭的噩夢,失足落水、車禍喪命更是難以承受之痛。面對「失智海嘯」,政府卻從預防走失到後端協尋都欠缺整合,社會支持系統更顯不足,悲劇只怕接踵而來。據統計,...
失智迷航逐年增 陽光行動/日星防走失 研發定位鞋、App 失智症不可逆,不少國家、城市都積極提出對策。日本神奈川縣大和市、福岡縣福岡市從教育、環境著手友善失智症,大和市還免費發放GPS專用鞋,預防走失;新加坡則開發定位App,讓民眾能將迷途的失智者送往安全...
失智迷航逐年增 陽光行動/跨部會整合 幫民眾認識失智 失智走失風險加劇,專家學者建議,政府應擴大補助添購防走失工具,並建置全國性協尋系統,減少走失、加快協尋速度;另一方面,社會對失智者的誤解和歧視仍在,應師法國外訂定失智專法,建立以人為本的友善失智網絡...
失智迷航逐年增 陽光行動/防止走失定位器 6都3年申請不到1% 「失智失蹤」比率年年攀升,官方雖有愛心手鍊、個人衛星定位器等防走失工具可申請或補助,但推廣多年,六都三年來不到一成患者申請愛心手鍊,衛星定位器申請率更連百分之一都不到。社政單位觀察,申請條件限制,或...
失智迷航逐年增 陽光行動/失蹤數字嚇死人!失智迷航10年增6成 悲劇頻傳 「只差十分鐘,爸爸就不見了。」藝人林葉亭父親林葉增罹患失智症,今年春節前從家中外出迷途,親友焦急尋找、數百人次救難人員陸空搜救,歷經十一天在水池附近尋獲,已是冰冷遺體。這次,再也盼不到摯愛的爸爸回家...
失智迷航逐年增 陽光行動/失智駕駛者 交通不定時炸彈 失智者迷失方向,不時傳出誤闖國道,嚇壞用路人,甚至釀成傷亡。專家還指出,中度以上(含)失智症患者不具安全駕駛能力,但欠缺通報系統,建議政府正視此問題、擬定配套。國道公路警察局統計,近五年行人誤闖國道...
失智迷航逐年增 陽光行動/身分難確認 警尋人耗時費工 「處理失智者走失案件,最難就是『身分確認』。」警用小電腦M‑Police過去能用來人臉辨識,但因個資疑慮,功能下線逾三年,基層員警直言,最直接衝擊的就是釐清失智長者身分,過去幾分鐘可辨別,現在要耗費...
大罷免資金排擠 非典型「選舉年」 社福募款度寒冬 大罷免不僅卅二比○大失敗,連核三重啟公投也未過門檻,背後浪費的公帑除了是人民納稅錢外,更可能間接壓縮到社福團體募款。非營利組織面臨募款不足的困境已是常態,不僅受到美國關稅、股市波動等經濟情勢影響,再...
失智政策待提升 失智人口變多 餘命延長挑戰更大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的失智歷程與妻子林靜芸的照顧故事,照見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對失智症的理解與政策準備的不足。目前全台失智人口約卅五萬人,預估一三○年逾六十九萬人,人數變多,患者餘命延長,失智症...
客運駕駛人力荒 開公車工時長又常被罵 司機自嘲路上最底層 天還沒亮,台中二○○路公車的洪姓駕駛帶著沒吃完的餅乾上車,這班車五點整發車,從霧峰亞洲大學開到市區新民高中,他摸黑出門,早餐店都還沒開,每天吃乾糧當早餐。六十歲的他原是貨車駕駛,卅年前加入台中客運,...
孤獨死警報響起 孤獨死嚴重 立委擬提案應對 立委吳宗憲以前是檢察官,他回憶驗屍經歷指出,孤獨死的數據確實不低,未來還會再上升,國民黨會提因應孤獨死草案,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接受里長鄭晴而陳情,在研議提案修法;民眾黨團則提出孤獨死亡防治法草案,要政...
孤獨死警報響起 回響/找不到家屬同意手術 孤老者喪命 聯合報陽光行動,去年報導「孤獨死拉警報,對策何在?」受訪的台南市里長鄭晴而處理孤獨死遭拒收,被迫伴屍五小時,孤獨死問題未解決,今年他又遇到獨居里民就醫,找不到家屬簽手術同意書最後喪命,鄭晴而說,孤老...
健保永續再檢視 日韓加課財產保費 挹注健保 面對不斷擴增的醫療需求及科技發展,健保財務收支長久失衡,近年靠政府預算撥補避免調高費率。專家指出,醫療需求隨著高齡化增加,健保總額須合理成長,須擴大收入支應。除了從非薪資所得擴大徵收補充保費,更進一...
苦候教養院床位 教養院院生見爸媽 抱緊笑淚交織 每逢年節,教養院上演「超級任務」,要帶住民回家探親。卅六歲「小梅」(化名)是腦性麻痺合併身障者,往年媽媽舟車勞頓來探親,幾年前院方改變策略,帶小梅回家看媽媽。社工說,母女相見笑淚交織,大家都感動到哭...
孤獨死警報響起 日孤獨死保險 保戶百萬人 日本NHK二○一○年的電視紀錄片「無緣死」,說全國一年高達三萬兩千名與家人、社會失去連結的人,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離世。影片在日本掀起話題。日本警察廳今年首度公布孤獨死人數,到年底恐達七萬人。二○二一...
孤獨死警報響起 孤獨生更可怕 老後要維持社會鏈結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提醒,獨居已成趨勢,長輩應做好健康自主管理,政府則該定期訪視七十五歲以上長者,最重要的是維持社會鏈結,「不怕孤獨死,就怕孤獨生」。老盟:仿效...
孤獨死警報響起 遺產誰點交 公務員也難為 「國家是怎麼處理獨居老人遺體和遺產?如果我們都不知道,一般人更難清楚」,在桃園市某區公所社會課工作的李夏苹,被交辦點交獨居長者遺產時,承辦人員給她一張流程圖,她發現這是一張未曾公告、不具法律效力、談...
孤獨死警報響起 遺體領不了 生前契約卡關 電影「超難搞先生」,湯姆漢克斯出演的男主角獨居,在睡夢中自然死亡。好在他在生前和鄰居建立友好的連結,鄰居發現狀況立刻拿著備用鑰匙進入家中,依其遺願為他處理後事。若無朋友協助處理身後事,很多獨居者買生...
師培法面臨困境 師培故事/英國老記者 中年轉職教數學 專業人士轉換跑道當國中小教師,英國也有相同的故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露西‧卡拉維(Lucy Kellaway)五十八歲時辭去做了廿多年的金融時報記者工作,接受數學教師的培訓和實習後,正式成為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