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食物銀行 願景回響
謝振昌(圖右)開闢可樂穀農場,全心投入紅藜種植、品質研究,並以契作方式鼓勵原住民耕作。 記者陳珮琦╱攝影

謝振昌(圖右)開闢可樂穀農場,全心投入紅藜種植、品質研究,並以契作方式鼓勵原住民耕作。 記者陳珮琦╱攝影

愛心麵包效應 邀部落種紅藜幸福契作起跑

歷經七年多,「愛心麵包」發起人王常如為了替原住民部落尋找替代檳榔的作物,在今年3月終於找到謝振昌,一位近年全心投入曾是原住民部落種植最多、用途最廣的作物之一「紅藜」的農場主人,兩人理念一拍即合,合心合力推廣,今年第一批紅藜已收成,加入契作的原住民呈倍數增加。

穀類紅寶石 釀製小米酒原料

原住民傳統農作紅藜(見圖)有「台灣藜」之稱。 記者陳珮琦╱攝影
原住民傳統農作紅藜(見圖)有「台灣藜」之稱。 記者陳珮琦╱攝影
紅藜是原住民傳統作物,多作為釀製小米酒的酒麴,也做為原住民頭飾或其他裝飾;但紅藜榖粒小、加工篩選過程繁瑣,逐漸被忽略。但近年發現紅藜的營養價值超越印加藜麥。可代替稻米、麵粉、豆類,故紅藜有「穀類紅寶石」的美名。農委會林務局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合作,正式將其命名為「台灣藜」。

「我是原住民女婿啊!」經營農場是謝振昌退休後最大的心願,由於太太是屏東滿洲鄉排灣族原住民,謝振昌對紅藜一點也不陌生,但早先紅藜因加工篩選過程未盡完善,「聞起來有發霉味」,且部落也不知道市場在哪裡?

保證收購 原住民看見希望

因此謝振昌決定一圓夢想,在屏東海豐有機農業專區開闢「可樂穀農場」,完全無毒、有機種植,成為台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可的藜麥農場外,並自今年起,先後與屏東三地門鄉青葉村、長治鄉百合部落「心靈耕地」、台東縣海端鄉阿力蠻農場展開「幸福契作」,輔導原住民種植有機藜麥和紅藜。

部落居民願意採用友善、無毒方式種植,連雞糞都禁止使用;今年第一批紅藜收成,可樂榖農場以一公斤百元以上到160元的價格收購。長治鄉百合部落「心靈耕地」首次收成就達上千公斤;「太開心,」霧台鄉村民羅春男說,「有業者保證收購,讓部落居民看見希望」。

謝振昌說,紅藜對部落而言,不只是賴以維生的農作物,更具有流傳千年的文化意義。不過長治鄉百合部落「心靈耕地」農戶擔心認養的地,明年開始要付租金給台糖,一分地一年租金5千元,「到時候可能就不種了!」王常如不禁要為部落經濟請命。

麵包是火種 盼整合資源進偏鄉

「麵包是火種,來自各方的社會資源就是迸出的火花。」王常如說,「愛心麵包」最終目標是希望整合社會資源進入偏鄉原住民部落,改善部落的經濟與觀光發展,進而讓學童放學回家能與父母共進晚餐;換句話說,就是希望部落居民不用離鄉背井,而在原鄉就能有固定工作、固定收入,這樣一來即能兼顧家庭。

上一期,羅春男和太太一塊種的紅藜賣了2萬多元,才高興沒多久就聽說明年起台糖要收土地租金,一分地一年5千元,夫妻倆很擔心付不起,就只好棄種斷炊。(系列完)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