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守護農民 問題篇
經濟日報採訪整理

經濟日報採訪整理

1塊地分2縣市卻差萬元保費 農保補助亂象多

農業保險保費不便宜,政府不補助,農民負擔降不下來;然而現行方式,中央對各品項補助比率不一,也未顧及各別縣市能力。若不改善,光靠熱血業務員,終將難以為繼。

遠眺卓蘭大橋,像條穿越大安溪的紅色絲帶,那是73歲的梨農張明華每天得來回一兩趟的地方。今年初二起,當大夥還沈浸在年節氣氛,他已忙著從台中市東勢區住家到鄰近的苗栗縣卓蘭鎮疏果,摘掉差的,期待每顆留下的都汁多味美。

張明華在東勢種梨已經30年了,目前還承租八分地,「適合我們現在年紀。一甲地,兩夫妻沒能力做;兩三分地,沒法賺錢,做運動的」,這八分地,除了讓他和太太每年賺約50萬元收入,更重要的是「不必向小孩要錢」,可當有尊嚴的老人。

農委會為了降低天然災害對農民造成的損失,從高經濟作物、易受天災影響著手,選定高接梨做為農業保險第一個試辦作物,後來擴及全部梨種(註:酪梨不 是梨),張明華從小生長的東勢,便是全台最大高接梨產區。

高接梨保單開賣後,他成了保障颱風豪雨損失的首波保戶。問他為何想保?「我的班長有保,領了一筆錢。」他口中的班長是東勢農會產銷班班長郭榮華,高接梨保單2015年9月開賣,郭榮華10月投保梨穗寒害類型,隔年1月來了霸王級寒流,正好獲得保障。

梨是一年一收作物,嫁接、成長、採收都有既定時程,梨穗寒害類的保單,銷售期在每年9月到12月,張明華1月才想保,只能買到颱風豪雨類,這類保單銷售到3月底,還來得及投保。

保險訴求安心,張明華沒料到,保了之後不見安心,反倒是詫異。他承租的八分地,五分在卓蘭、三分在東勢,兩者分屬苗栗縣、台中市,但僅一橋之隔,開車經過卓蘭大橋,前後不到兩分鐘;張明華繳的保費,不同縣市間卻是差了將近1萬元。

農委會對於梨保險,無論農地在哪裡,一律補助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各地方政府自己決定要不要補助。以2016年為例,台中市補助三分之一,苗栗縣零補助,張明華曾向卓蘭農會反應,「農會說沒有辦法,苗栗縣政府沒有錢」。

他在卓蘭承租的五分地,保額17.5萬、保費2萬9,563元,中央政府補助三分之一,自己得繳1萬9,709元;在東勢租的三分地,保額10.5萬、保費1萬7,738元,中央與地方政府各補助三分之一,自己只要負擔5,913元。就算在東勢租的地是五分不是三分,因台中市補助三分之一,他也只要繳9,854元。

梨保險不像水稻保險、釋迦保險、禽流感保險,農民無法只繳自費部分,得替政府預付保費,繳全額保費的壓力,讓張明華「望保興嘆」。他記得2016年1月投保時,得先掏4萬7,301元繳保費,農糧署的補助款8月才下來,台中市政府的更是拖到10月才拿到。

一橋之隔、矮人一截,這疑惑並非張明華獨有,69歲的卓蘭農會產銷班班長陳正成也很不解 。陳正成在卓蘭有三分地,投保梨保險得自負保費1萬1,825元; 在東勢另外有五分地,自負保費 9,854元,三分地的負擔竟然比五分地的還大。

陳正成種梨快40年了,經營卓蘭怡大農場,採用中興大學教授蔡東纂的管理模式,追求高品質、無毒。品質得花錢,走進陳家庭院,「那台噴藥車要十幾萬,冰庫差不多100萬,選果機要一、二十萬,後面那台除草機要二十幾萬。」固定成本已一百多萬,遑論每年五、六十萬的變動成本。

陳正成說,當初會想投保,「因為投資成本大,一年只有一收」;不過,梨保險費率(保費╱保額)不便宜,他的情況就要16.89%,政府補助如果還是「一國多制」且農民得先預付全額保費,他不會再保第二次了。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