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高教十字路
陳怡仲就讀逢甲大學四年級時,勇闖歐洲創新學院,和國際頂尖名校學生一起實習。 圖/陳怡仲提供

陳怡仲就讀逢甲大學四年級時,勇闖歐洲創新學院,和國際頂尖名校學生一起實習。 圖/陳怡仲提供

唯一台灣人!83年次陳怡仲北京交換 闖進歐洲創新學院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首度針對全國公私立大專校院進行調查,逾七成大學校長憂心如果高教政策維持現況、無法鬆綁,將只剩不到五年的競爭力。但也有私校學生自立自強,爭取到與世界各國頂尖學生切磋學習的機會;面臨少子化招生荒,也有私校突破重圍,尋找生機和出路。

83年次的陳怡仲就讀逢甲大學四年級時,成為歐洲創新學院唯一的台灣交換學生。歐洲創新學院是由哈佛、史丹福、柏克萊等世界一流大學共同創立,提供來自五大洲不同種族、文化背景的學生,激盪創新創業計畫。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是他「繞道」主動爭取得來。

陳怡仲就讀逢甲大學化工系大四那年,到北京科技大學當交換生。有一天在北京清華看到歐洲創新學院的暑期短期學習訊息,但必須是北京清華的學生或校友才能申請,他大膽提出申請,竟獲得北京清華提供獎學金,通過歐洲創新學院的視訊面試,擠下兩位北京清華的學生,順利錄取。

陳怡仲就讀逢甲大學四年級時,勇闖歐洲創新學院,和國際頂尖名校學生一起實習。 圖/陳怡仲提供
陳怡仲就讀逢甲大學四年級時,勇闖歐洲創新學院,和國際頂尖名校學生一起實習。 圖/陳怡仲提供

「雖然只有短短一個月,但跟世界頂尖名校的學生一起學習,充實度太高。」陳怡仲說,歐洲創新學院的課程是以小組進行專案討論為主,主題以創新和創業為主,而且小組成員必須來自不同國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看到世界上有什麼問題,該如何解決」,每個人都想為世界做些什麼,也有很多人因此成立了新創公司。

「年輕的生命如果沒有找到夢想,是一個悲劇。」陳怡仲說,如果不踏出台灣,出去闖一闖,不會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到大陸當交換生那一學期,看到兩岸學子的差異,讓陳怡仲受到「震撼教育」。在台灣,大學第一堂8點10分開始,很多學生8點20分才提著早餐晃進教室,吃完消化一下,一節課就過去了;在北京,早上8點前教室就已坐滿溫書的學生,8點一到,老師立刻鎖門,不讓遲到的學生進來,「台灣的大學生太安逸了」。

陳怡仲說,大陸學生做學問很深入,有很嚴謹的邏輯,思想鏈可以拉得很長,但這一套思考模式,西方國家根本不埋單。他到歐洲創新學院,參加小組討論,一開始很痛苦,好幾次差點當場哭出來,因為他極力想用完整的論述和分析說服組員,但始終失敗,但也讓他了解「面對失敗」的重要。西方學生認為,應該先打開自己的心,放大視野,勇於嘗試,想到就去做,要做了才會知道怎麼做,過程中一定會受挫,重點是如何面對失敗。

「只要你肯做,沒有事情是不可能的」,陳怡仲說,以前他對這句話一直很不以為然,但他現在認為,只要朝著夢想去做,雖然會遇到一百萬種困難,但一定可以學到一些經驗,做出一件事。

陳怡仲認為,台灣的大學其實有很多資源,但是學生自主性不足,不會主動找資源充實自己,他身邊很多朋友的專業、表達能力都比他強,也有很好的想法,「但缺的就是勇氣」,因為他們從小就被父母教育,危險的事不要做。

去年從逢甲大學畢業後,陳怡仲結合自己的化工專業與對環境的關心,9月要到歐洲念雙碩士,並爭取到丹麥風力發電大廠的實習機會,他的目標是用創新創業的角度,解決能源的問題。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