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8萬也難找到司機 年輕人寧開小黃自由度高
公車駕駛招募新血難,十年來,全台卅五歲以下年輕駕駛流失上千人。為什麼年輕人不愛開公車?過來人說,轉行開計程車就回不去了,收入差不多,但乘客壓力小很多,自由度高,而且公車司機被認為社會地位不高,「講出去感覺沒面子」。
年約四十的李姓男子在雙北開多年公車,以前靠加班費與載客獎金,月薪上看七、八萬,後來受疫情影響轉行開小黃,疫情結束後也沒回老本行。
他說,已投資買計程車,加上疫後公車運量未迅速恢復,薪水肯定不如以往,更重要的是開小黃時間較有彈性,收入不比開公車差,更不必承擔車上幾十條人命的安全、不會被投訴,壓力少很多。
客運業常拜託離職駕駛回任,業界坦言,願意點頭的多數是老司機,年輕人大多轉行開貨車、計程車,甚至賣小吃、創業等,自由度遠勝於開公車,體驗過後就回不去了,幾乎沒有人想重操舊業。
台中洪姓公車駕駛說,年輕人離開公車產業是環境問題,開公車工時拉得長,又常有客訴;薪水雖有調升,但月薪頂多六、七萬元,同樣是運輸業,貨車司機薪水明顯高很多,又不必面對客訴,簡單很多。
首都客運王姓資深駕駛說,公車從早上六點直到深夜十二點,工時偏長,不開車時段也待命,年輕人不愛輪班,無法跟朋友去玩,就會打退堂鼓;而且車上那麼多人,很多新手兩天就離職,不是人人撐得住。
「最怕有事故。」新竹捷乘客運總經理陳順祿說,別以為拿到職業大客車駕照就能開公車,公車駕駛是高度專業的工作,上路後得繃緊神經,機車鑽車縫、臨停違規等,一不小心就會肇事。
陳順祿說,竹科大廠搶人,新竹年輕人不缺工作,當作業員月薪四、五萬元,做一休一,年終還有分紅,公車司機工作風險高,年輕人更不會來跑大車。
首都客運總經理李建文說,年輕人希望待遇好,但更傾向朝九晚五或自由度高的工作,即使出高薪也吸引不了。另有客運業者表示,有些年輕人覺得開公車沒有社會地位,講出去很沒面子,更端不上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