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散熱 少點水泥多點綠
地球極端氣候惡化,格陵蘭今年提早發生融冰,一天之內就有近廿億噸冰融化,將使海平面上升與島嶼臨海城市遭淹沒。
台灣人口密度僅次新加坡與孟加拉,又以台北為最,而盆地聚熱難散,熱島效應也是全國之冠。人工地盤與道路鋪面及大樓和產業排熱煙,再加上都市發展畸形與使用不當、綠帶公園不足,均讓散熱通風、降溫效果不佳。
熱災肆虐情況越來越多,五十年前規劃區域排水的防洪設施已不堪負荷;暴雷強雨讓災情頻傳,寶島台灣變災島。
建議新辦都市重劃與城鎮開闢,應布設綠帶溝渠等,如台中市經國園道、豐原葫蘆墩園區埤仔溪與柳川案例,以長條綠帶與親水溝渠,圍繞城市街廓,平時可降溫排熱,暴雨時又可排水。減量工程避免不必要人工地盤與鋪面,將既有交通要道採疊式公路結合軌道立體化布設,增加自然滲流入地補注地下水機會。
透過交通動脈串連,興辦高層綠建築立體化布設,減少都市天際線破壞與熱溢之吸收;在平屋頂綠美化與斜屋頂加裝太陽能面板,循環綠能與噴滴水設備;在立面上限制綠帶河濱第一排興建高樓,以免造成擋風與熱排放;建築物與公共工程立面上,除較高日照處加裝太陽能面板外,較低陰暗處種植薜荔等攀附藤類植物,如中山高三重五股段隔音牆種植綠牆等。
建築物外表在耐震防水需求下,可採類似高雄厝景觀陽台,減低日曬直射與室內冷氣散逸消耗,並具遮塵與防噪音及吸附髒空氣等功效,以減少熱島效應災害,又可改善城際違建觀瞻,增加都市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