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徵力世代 經驗比科系重要
藉由工作創造社會影響力,是新一代青年「力世代」重視的核心。但該如何養成相關能力,才有機會加入社企?非相關科系畢業,只有滿腔熱情可以嗎?昨天下午,近百位應屆畢業生和社會新鮮人聚在社會創新嘉年華,輪番向社企提問。
島內散步旅行社產品企畫總監蘇柏安以自身經驗解釋,大學念財金系的他最討厭地理和歷史,如今卻熱中在推廣台北歷史文化的工作,顯見「學非所用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你是否願意付出行動,關心相關議題。他強調,這時代累積經驗比學科出身還重要。
大學念醫科、如今致力於推廣台灣和柬埔寨藝術文化交流的法爾社會企業發展經理許茜雯說,跨域轉行需要多一些勇氣和厚臉皮,她當時劃下卅歲前做好職涯嘗試的底線,便毅然離開醫院,投身國際組織的工作,並在每個階段梳理經驗,反思自我選擇與不同職涯階段的獲得,逐漸摸索出自己想走的社會影響力道路。
「職涯不是線性的發展,比較像是反覆假設再驗證的過程。」在綠藤生機服務已有七年的資深零售經理鄭毅說,人生每天都在做選擇,你無法預知現在從事的工作,在未來哪一天會發揮效用,重點是你是否願意想像三年後的自己,畫一幅人生地圖,願意投身你熱衷的事物,努力犯錯,培育自己逐漸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鄭毅說,有效學習的公式必須同時有input(吸收)和output(產出),一方面學習社創能力,一方面透過實踐進行驗證,另外團隊很重要,組織若能提供有效的回饋,才有辦法有效學習,這比起看書或上課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