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家花園修復 空拍圖帶來宏觀的視覺突破
20年前,9月21日深夜1點47分,芮式規模7.3的強震,在台灣人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齊柏林導演在921後,立即安排飛行,拍攝他所看見的。25年不間斷的紀錄,對照出台灣土地的美麗與哀傷。
值此時刻,願景工程的合作夥伴—齊柏林基金會—邀請13位來自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從國土開發、保育、社造等角度,提出叮嚀與建議。
賴志彰/
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1984年10月,一個難得的際遇讓我有機會開始接觸中部的名望家族-霧峰林家。我是從零開始,事情的起頭是林家緬懷家族輝煌的過去,從官紳宅第、戲臺、書塾、穀倉、練兵場、私家園林,一直到洋樓等,逐漸破敗;尤其是一棟全臺唯一的江南式福州戲臺,是家族最津津樂道與記憶深刻的。本擬起蓋新的舞臺,在商得專家學者的現常會勘,大家一致覺得應先做調查、測繪與研究之後,再好好研議,我便在與林家大老起草合約的過程,一頭栽進去1、20年在這個臺灣近現代史上最輝煌家族裡做調查研究工作。
在上萬坪的林家宅園裡,我們糾合了全臺灣六個大專院校(逢甲、淡江、東海、中原、文化與中國科大)建築系的學生7、80人,在臺大土木研究所交通工程乙組都市計畫研究室(今天的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包括我的幾個助理與小組長帶領下,完成了幾千張的各式圖繪(平、立、剖、透視與大樣),提供日後的修繕基礎。1985年內政部指定霧峰林家為二級古蹟,後修訂為省定古蹟(目前已經是國定古蹟)。1987年以後為銜接古蹟修復工程,由我帶領3~5人的工作團隊,積極將原測繪圖改繪為工程設計圖,準備進入古蹟修復,經專家學者審核通過,開始進入第一階段的修復工程,包括大花廳全部與景薰樓組群的前兩落,可惜的是,在大花廳修復完成準備驗收的前夕,景薰樓前兩落也幾乎快完工,居然發生921大地震,地震斷層經過林家宅園後方,不到100公尺,可說是摧估拉朽,慘不忍睹。
從1974年開始的整個霧峰林家的測繪調查工作,我們是平視,直接面對林家頂厝、下厝、萊園等七組的建築群,不只水平測量、平板測量,還藉樓梯爬梁柱、閣樓、屋頂,到處鑽來鑽去,只為抓準、好好掌握、精確的測量、描繪下林家宅院的每個角落,還怕有所遺落,因此林家上上下下的建築細部與裝飾之美,我們都點滴在心頭。
1999年8月大地地理雜誌為製作「霧峰林家傳奇家族專輯」,有由齊柏林導演利用直升機攝製一系列的高空攝影,有從霧峰市街群聚的建築群上空掌鏡,其中一張由北往南的林家空拍圖,將林家頂厝、下厝與萊園等三大部分同時框格起來,是一種屋頂近距離鳥瞰的視覺享受,它有林家整體建築群落的美感,給了我十幾年來近距離熟悉林宅的另一種群集美,是一種震撼的美感。921之後,齊導對臺灣這塊土地的熱愛,再藉高空攝影掌握災後的林家宅園與霧峰市街,我們看到地表破裂的傷痕,又是另一種震撼。我們有在地面從事林家宅園災後的清理工作,面對東倒西歪、殘破零碎、幾乎分不清建築的哪一部位,那有一種不知所措、時間凍結的愣住,對照齊導的空拍照片真有如人間煉獄。
災後的重建,歷經很長一段時間,齊導且在2004年與2016年兩度空拍林家宅園與霧峰市街,讓我們看到災後的復建,好像在補破網,露出紅瓦白色邊縫者,表示它已修復完成,還披著鐵皮屋頂者,則是還在修復施工。大地則好像樹木植栽逐漸在復生、在回春。齊導拍攝的這些高空攝影是用心在與我們這塊土地搏感情,讓我們藉不同時間的影像紀錄,長久記憶、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