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2.0申請路漫長 自救防跌這樣做
現行「長照2.0」的居家環境改善服務中,雖包含無障礙空間相關補助,但因廠商難尋、核銷困難、等待時間過長等問題。許多民眾好不容易走完流程,卻等不到實際協助;或評估完發現困難重重,最後乾脆放棄不做。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紀彣宙強調,長照應是「連續的過程」,當人在生活中遭遇困難,便需要加強本身體能,透過訓練復健與進步,此刻就會需要透過輔具及環境的協助。
但紀彣宙指出,很多個案在接受「長照復能」服務時,會遇上職能治療師雖有復健專業,不一定具備「甲類輔具評估人員」資格,無法進一步為個案規劃無障礙空間修繕;導致長者必須找另一位擁有資格,卻不熟悉他的治療師來評估,造成「服務不連續」。
若晨室內設計工作室創辦人徐宛菱表示,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會依照申請者的「失能狀況」和「家庭環境」核定適合的服務,若需要居家無障礙修繕,便派符合資格的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前來評估。待申請、完成評估報告、照管中心核定項目後,民眾才會拿到公文,可能要等待一個多月。
且民眾收到公文後,「如何找施工廠商?」也是個大問題。徐宛菱說,政府特約的無障礙廠商會自行處理核銷流程,民眾只要支付自付額即可,「但無障礙特約廠商很少,民眾也不知道怎麼找」。
徐宛菱強調,長輩通常不懂什麼叫QR code,也不會上網查,必須靠兒孫幫忙查詢。徐宛菱建議,縣市政府可用紙本提供清冊,或至少在公文上載明可特約廠商的聯絡資訊。
至於自行找人施工的民眾,也可能遇到大麻煩。徐宛菱表示,長照核定的項目可能只有幾根扶手,對很多廠商來說不合成本,不願承接。此外,也有廠商不願開發票,甚至施工單位沒有營業登記,民眾無法核銷。
徐宛菱還說,很多民眾走到核銷時,才發現發票格式或內容不符規定,無法申請補助,最後只能自行吸收成本。
徐宛菱認為,照管中心應提供民眾「更明確的發票範本」,長照家庭才能順利獲得補助。她也建議,縣市政府可分析申請量和核定量之間的落差,就會知道有多少資源因為流程卡關而白白浪費。
至於對尚未失能者來說,紀彣宙認為應「未雨綢繆」,替老後生活提早準備無障礙環境。他建議,可多採取「通用設計」原則,例如撥桿式的水龍頭、把喇叭鎖門把改成不需精細抓握動作的門把,門寬至少要預留80公分至90公分。
徐宛菱表示,人老化後可能少用廚房,但「如廁及沐浴」仍是例行活動,結果浴室是老人最容易跌倒的地方之一。重點是門寬要夠,甚至去掉門檻,改用「下埋式水槽」減低門口的高低差及潮濕問題,預算較充足也可拆除浴缸。若只想局部整修,或預算有限的長輩,則可以尋找比較有經驗的廠商協助規劃、幫忙申請長照服務。
▌數位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