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誘兒奶粉甜祕密 破行銷迷思
市售成長配方7成沒標示乳粉含量。(記者郭琇真/攝影)

市售成長配方7成沒標示乳粉含量。(記者郭琇真/攝影)

配方陷阱!孩子喝的 竟不是「奶粉」

一歲大的孩子常喝的成長配方可能不是「奶粉」,這說法應該會讓許多家長嚇一跳。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調查台灣市售廿一款成長配方發現,其中高達七成沒有標示乳粉含量,品名也看不到「奶粉」二字。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依政府規定,乳粉含量超過五成才可稱為「調製乳粉」,廠商未標「奶粉」二字,代表一整罐成長配方裡,乳粉含量可能不到一半。

非奶粉乳粉 品名藏陷阱

營養師建議,乳粉含量低的飲品,父母若以為是「牛奶」而讓孩子飲用,那就誤會大了。

成長配方3大迷思 製表/郭琇真
成長配方3大迷思 製表/郭琇真

住在台北石牌的蔡爸爸每天早晚都會讓三歲的女兒喝成長配方。聽聞成長配方可能不是「牛奶」,他趕緊回家查看罐上標示才發現,家中購買的成長配方,成分最多的是乳糖,第二高才是脫脂奶粉,而且整罐翻來看去,找不到乳粉含量的標示。

大部分家長和蔡爸爸一樣,為了補充更多元的營養素,在一歲大時會讓孩子改喝成長配方,因為相信廣告上的宣稱,喝了可以讓孩子「學習力三級跳」、「成長好出色」。大半家長以為一歲寶寶銜接的「成長配方」就是更營養的奶粉,卻不知許多「成長配方」的乳粉比率不到一半,按法規不能算是「乳品」。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依政府規定,乳粉含量百分之百就可標示「奶粉」;乳粉含量超過五成才可稱為「調製奶粉」,如果成分中含有高價的乳粉,廠商當然會主動標示。許多市售幼兒飲品無法在名稱上使用「奶粉」或「乳粉」。她反問:「當它不算奶粉時,那到底是什麼?」業者聰明地創造出「成長配方」一詞,父母也不知這其中差別,大半都以為是升級版的奶粉。

添麥芽糊精 喝的是熱量

許惠玉表示,許多家長可能以為給孩子喝的是牛奶,事實上乳含量很少,「孩子就像在吃維他命加熱量」,這會產生排擠作用,影響孩子應該有的正常飲食。

營養師吳芃彧說,市售的草莓牛奶、「富維他牛奶」至少有五成生乳,再添加其他香料、糖等成分。她指出,按國家標準,這種產品被歸類為「調味奶」;所以,部分「成長配方」乳含量不到五成,那就連調味奶都算不上了。

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乳品加工專家陳明汝說,通常廠商會添加「麥芽糊精」來替代乳粉含量。麥芽糊精是用玉米、樹薯澱粉水解而成,屬於碳水化合物,添加後可以讓產品的體積膨脹、不易結塊,而且價格「只有一般奶粉的三分之一」。陳明汝指出,通常在奶粉中添加百分之十至二十,是業界常態;但麥芽糊精添加過多會增加多餘的熱量,且稀釋奶粉的營養,孩子喝太多沒有好處。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