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正確使用 成長配方不是惡魔
日前聯合報願景工程專題調查市售幼兒成長配方,掀起媽寶社團不少討論。以婦幼專科營養師的觀察,多數家長可認同一歲後孩子應以食物六大類均衡飲食為主,成長配方為輔;但許多家長仍面臨孩子生長速度不如預期、正餐習慣難以養成、偏挑食無法矯正,或隔代教養觀念不易溝通等現實問題,而持續依賴成長配方為孩子主食。
成長配方以產品設計面來說,可分兩大類,一是含有高量的乳成分,額外添加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強化牛乳粉」,另一種是乳成分少,由各種單一元素如乳清蛋白、乳脂肪固形物、植物油、乳糖、麥芽糊精等,再額外添加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組成的配方粉,因乳成分低而不稱做「乳粉」。以上兩種幼兒成長配方,均添加大量的營養素,因此在風味及調劑品質上需要較多調整,如為了幫助溶解、穩定避免油水分離或調整口味而添加的賦形劑、品質改良劑、乳化劑、甜味劑或香料等。
當孩子持續飲用上述成長配方,雖然獲取營養素,但也同時喝進添加物,在使用上實為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包含幫助孩子攝取足夠營養,然而缺點包含過多的添加物、對於偏差的飲食行為治標不治本。因此在使用成長配方時,應衡量利弊得失,就像任何的營養補充品一樣,應優先評估孩子是否有「生長問題」或是「營養素缺乏問題」,再考慮補充。
補充的方法有多種選擇,以鐵質來說,可選擇深綠色蔬菜、紅肉等食物,或含鐵麥片、穀片等營養強化食品來補充,以上食物或產品的添加物一般較少,或有其他優點(如麥片有膳食纖維及天然的維生素礦物質)。
如經評估,孩子缺乏的營養素是「全面性」的,包含熱量、脂肪、醣類都缺乏,成長配方就有必要性。然而一般偏挑食、飲食習慣不良、生長緩慢等幼兒營養問題,在醫師、營養師的引導下,通常即可緩解,較不易發生「全面性缺乏」;若經由評估判斷需要使用成長配方,醫師、營養師也應先評估目前孩子的進食量,不足者再補充,且補充量應規畫讓孩子有增加正餐攝取量的空間及明確幫助正餐攝取的練習,避免將幼兒配方視為解方「補好補滿」,則孩子的正餐已無進步的動力和機會。
成長配方不是惡魔,然而當產品被過度使用時,仍有其傷害。經過專業醫師、營養師評估後,正確使用配方成為孩子飲食問題過渡期的幫手,而非阻礙,是家長為孩子把關健康的關鍵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