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隱私網戰 數位資本主義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本報資料照片

AI Lab創辦人杜奕瑾:台灣用戶意見不應被境外少數人決定

習於各種社群媒體和科技平台的台灣用戶,難以改變依賴行為。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常常在臉書挑戰文章下架或不被刊登的標準。最近AI Labs進行平台中立性分析研究「葉黃素計畫」,透過Chrome瀏覽器安裝網路插件,用戶可以主動提供臉書平台內容,分析是否有被下架的貼文,觀察貼文被監督甚至被移除的狀況。(延伸閱讀:AI Labs研究:部分臉書貼文主題可討論 未必該被移除

他想在臉書上刊登廣告,呼籲使用者來加入研究網路內容中立性的計畫,但他一提出申請,原本要審查兩三天的平台快速回函「不符合廣告原則」,相關的貼文更被禁止轉貼。杜奕瑾更直接點名臉書香港、台灣、蒙古公共政策總監陳澍在臉書貼文攻擊他,「PTT與臉書有競爭關係」,才想做這個計畫。

杜奕瑾表示,他與PTT早已沒有關係,這項攻擊不知從何而來,這種不實指控,又為什麼不會被移除呢?台灣用戶的言論跟人都在台灣,憑什麼要被不在這裡的人,共同偵測言論的內容,更不應該被境外的少數人去決定能不能講、可不可以刊登。政治人物因為使用臉書溝通而不敢「輕舉妄動」,這反而更需要探討,如果有一天民眾和媒體產業需要被保護時,誰可以幫使用者發聲?

臉書台灣政治溝通經理陳奕儒指出,他不清楚葉黃素計畫的脈絡。但臉書長期以來,與許多非營利組織、團體持續溝通社群守則的項目。他坦言,臉書無法針對單一地區建立規範,使用的是全球統一的項目,在移除內容上,除了利用軟體,也會使用人力在後台檢視內容是否真的不當,但每天處理的訊息量非常龐大,所以,未必能讓用戶都滿意。

陳奕儒也指出,一些帳號被刪文或是帳號權限被檢舉,往往不是因為內容,也可能是因為「行為」,例如大量的張貼,到處發訊息引戰,都可能因此被停權。陳奕儒說,確實很難對一般用戶解釋演算法,但針對用戶的不解與不滿,臉書仍將持續的與社群、用戶溝通。

杜奕瑾說,現在看到平台的言論,確實會影響到民眾的思考,這就是演算法,也是一種制約。為了配合這個平台,會發現政治人物、群眾、企業,會去「配合」演算法對自己的言論調整,其實更應該反思這是不是有問題。過去消費者相信平台應該為大家好,相信美國應該相對來說比較不會有問題,平台會注意到偏差問題,但事實上只要一個簡單的實驗或測試,就會發現問題。他指出,如果臉書把規則講得很清楚,大家就會知道,但其實講得不清楚,大家並不知道。

另一方面,杜奕瑾也認為,長期以來台灣媒體「被欺負得太嚴重了」。他形容,臉書從各個「小農」(使用者、內容提供者)取得幾乎不要錢的東西(數據),在使用者端行銷廣告,獲得高利。用了幾乎不要錢的東西,出了問題卻不用負責,台灣社交媒體平台跟媒體工作者的關係,就像有機小農跟通路的關係。平台以技術從小農取得幾乎不要錢的東西,推銷給使用者端,但如果出了問題,平台卻不用負責,甚至沒有客服,政治人物、官員也不敢惹怒這些業者。

杜奕瑾說,他並不想挑戰平台,但希望大家意識到問題。他建議,平台業者應該做到在台灣資料落地,解釋與回覆消費者的問題。他坦言,現在是平台認知作戰的年代,消費者對世界的認知,是被包裝成商品的行銷。他想要做的是,即使沒有辦法改變現狀,也要讓大家知道這些事情存在,對網路言論不要完全盡信。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