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隱私網戰 數位資本主義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圖/報系資料照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圖/報系資料照

數位主權三大爭議 詹宏志、高虹安這麼看

【平台壟斷】

科技巨頭(蘋果、臉書、Google、亞馬遜等)透過免費服務收集全球用戶的行為數據,形成巨大廣告商機。在這場數位經濟戰中,產業選擇不多:靠巨頭發展,或自己在艱難中存活,或被迫退場。

網路家庭集團董事長詹宏志

網家董事長詹宏志。圖/報系資料照
網家董事長詹宏志。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太不重視「擁有平台是很重要的事情」,對資料的保有和使用要規範、支持本土平台業者。(詳細全文)

Appier獨立董事、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

Appier獨立董事、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圖/報系資料照
Appier獨立董事、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必須思考有哪些數據必須自己掌握,不能沒有自己的數據事業。因為全球平台上,看不見地方產業。就像消費如果都倚賴全球市場,就不會再有小眾、沒有所謂的「小農市集」存在。(詳細全文)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圖/報系資料照

➤1. 台灣很小,要宣張數位主權,沒有人會理你,台灣要治理並非管理,對業者好對政府也好。

➤2. 數據是發展各種智慧應用的來源,數據也是政府智慧治理的根源,需兩害取其輕。台灣將成立數位發展部,治理比管理重要。(詳細全文)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師大大傳所教授王維菁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師大大傳所教授王維菁。圖/王維菁提供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師大大傳所教授王維菁。圖/王維菁提供

➤政府的法令比科技進步慢,但巨頭應當與公民社會對話、接受管理。(詳細全文)


【意見操弄】

被臉書封殺貼文或暫時停權,通常用戶只被告知違反「社群守則」,很多人直到被封殺才知道言論自由的標準,是臉書決定,而不是議題可不可以被討論。

世新大學社心系助理教授曹家榮

世新大學社心系助理教授曹家榮。圖/曹家榮
世新大學社心系助理教授曹家榮。圖/曹家榮

➤1. 對網友來說,上網是一種「逃避自由」,不想去思考,讓網路篩選。

➤2. 要奪回所謂的網路自主,要先改善薄弱的數位公民素養。(詳細全文)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

➤1. 巨頭應該負起兩個責任,一為與第三方合作以中立態度審查訊息真假,其次是不要為閱聽人篩選訊息,應平均推播不同意見的「真訊息」。

➤2. 政府可以權宜取得數據,但合理界線是隱私的保護和利用。(詳細全文)

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副教授柯舜智

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副教授柯舜智。圖/柯舜智提供
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副教授柯舜智。圖/柯舜智提供

➤強迫自己要去看不同的意見。現在的學生在網路要遇到不同的聲音都越來越困難,似乎很難有多元的對話與理解。(詳細全文)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用戶的意見不應該被境外不知名的人操弄,平台應該說清楚運算方式、資料落地。(詳細全文)


【政府監控】(詳細全文)

疫情讓政府得以利用網路掌握人民各種資訊。執政者更想在疫情之後,以修法方式合理化取得這些資料;看似便民的數位工具,助長監控的風險。

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李念祖

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李念祖。圖/記者曾吉松攝影
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李念祖。圖/記者曾吉松攝影

➤台灣防疫表現好,因人民願意配合,但政府似乎認為甚麼都可以做,凸顯政府的濫權。

台權會

台權會。圖/取自台權會臉書
台權會。圖/取自台權會臉書

➤政府電子監控是不得已而為之,要極力避免電子監控造成弱勢族群權益受損;不應利用防範流行病美化電子監控,更別讓電子監控成為人們未來的日常。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