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回數位主權不易 前行政院長陳冲提供解方
科技巨頭以免費服務取走大量資料,卻沒有說清楚使用範圍、如何使用,從隱私權來看,民眾用自己的個資交換到的其實也不是更好的利益。前行政院長陳冲指出,大多數人包括政府機關在內,現在看到的都是表面的好處,但其實人民個資應該視為數位主權的延伸,現在被拿走,「當場不會痛,以後會痛就來不及」。
他指出,這件事情涉及的其實是國力競爭,所以歐盟勇敢地處理科技巨頭的問題,但又要兼顧分寸,不能傷害會員國的競爭力,其實很辛苦,也需要勇氣。台灣在經濟上遇到科技巨頭的青睞當然很值得興奮,但忽略的是台灣對資訊保護的法令與策略相對是落後科技的,當大家還在爭論現在實體的個資保護時,大企業仍在持續不斷拿走各種資料。
最近因為歐美國家對Google、臉書加強監管,澳洲因為修法向臉書索取新聞內容的費用,連政府臉書網頁也被擋,但這種狀況使得各國都注意到社群媒體過度擴張的問題。陳冲說,國際情勢多變,業者號稱資料存在海外民主地區,但最好注意,這些企業也可以隨時因為母國的政策,變得「不民主」,台灣應該要求數據落地、至少部分必須在本土。
他坦言,台灣的政府體制還是屬於比較舊的體制,對於「管網路」這件事,因為大家都只負責一個面向,所以各部會都對某一部分的網路產業問題可以不聞問。他指出,將來每個部會都會遇到數位化的問題,其實只要擴大解釋,不論民眾或政府,都是這些科技業者的「消費者」,政府甚至不用設立新單位,行政院消保會就可以負起對科技業者的治理、對話責任,因為消保會的主委在體制上由行政院副院長兼任,只要願意統轄管理,一定可以找各部會協調出機制,討論出合適的數據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