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隱私網戰 數位資本主義
用戶要覺醒,奪回自主權。(網路照片)

用戶要覺醒,奪回自主權。(網路照片)

個人篇/用戶要覺醒 奪回自主權

世新大學社心系助理教授曹家榮觀察使用者的習慣,認為要談使用者「奪回自己的控制權」之前,「你要問,他想不想知道這件事?」當前使用者在消費主義前提下,是先滿足享樂的行為,想要更快得到答案和結果,不在乎自己的資料被如何使用、如何行銷。很多網路世代覺得為了方便,交換一些資料無所謂、也很正常。

他覺得,對現在的網友來說,上網是一種「逃避自由」,這麼多內容,選自己喜歡的就好,「什麼都要去明辨、慎思、篤行也未免太累了吧」,網友不想負責篩選內容,就將這個責任交給大平台,或要政府保護隱私。這種「無意識的交換」都成了習慣,數位公民素養薄弱,談奪回網路自主權還太早。

曹家榮常提醒學生,交換資料、交換經濟不是錯,但至少要意識到兩件事,第一是你正在交換個人資訊,要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第二是這項服務是不是真的值得這種交換?而非無腦的一路「我同意」。如果真的都不擔心、或是有些一定要交換,就去做,但前提是,「要意識到自己正在做的事」。

他認為,現在的極端對立行為,網路並不是讓對立出現的原因,但使這些現象更加極化的是「消費者自己」。大多數人喜歡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演算法就帶給用戶更強的心理效應,「我們」才是對的,偶爾看到的少數,還以為是有小團體出來破壞和平、帶來對立,「我們效應」會讓用戶覺得自己才是正義、社會氛圍站在自己這邊,說這是演算法帶來的效果,許多人並無感覺。

學者指出,當前Z世代已經是重度使用者,甚至於讓實體社會的人口重新「部落化」形成數位聚落,但演算法也讓用戶的數位部落與實體大不相同,「我們活在自己相信的世界」,過去還知道自己有侷限性,要多方的了解,但運算法讓許多人認為「我看得到全世界」、「我就是全世界」,不願相信世界上有不同的聲音,這才是網路世代面對的運算法危機。

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副教授柯舜智說,現在的問題是,溝通與認同變得更困難,她常強迫自己要去看不同的意見、或是看學生正在沉迷的動畫或內容,嘗試去了解他們。她坦言,過去傳統媒體做守門人,被學界、閱聽眾要求要多元與平衡,但網路世界很多元,卻不能要求業者給予用戶「相反的聲音」,而是要用戶自己去看。她笑說,有時候學生喜歡的內容,她很難認同,但也會去嘗試理解,可是現在的學生在網路上連要遇到不同的聲音都越來越困難,似乎也很難有多元的對話與理解。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