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人才企業扛責 華航去大學獵才
國內有不少企業抱怨國內高教失能,教學內容跟不上產業發展,可用人才難尋。但也有企業決定負起人才培養責任,讓學生在校時就有機會受訓、實習,了解產業也確認自己是否適合這些行業。
看懂維修單 英文要很強
中華航空預見這股趨勢,今年起與科大、大學推動產學合作,讓條件好的學生提早接受正規訓練、確立志向,並搶先取得華航工作「入場券」,華航也能提早「預約人才」,創造雙贏。
大四就實習 職場先暖身
工廠另一側,廿多位穿著襯衫、西裝褲、連身套裝,臉上卻透露著稚氣的男、女學生們,正上著飛機結構及發動機維護課程。雖然日後進到實作課程才需換上連身工作服,但他們被要求,只要進到這個工作區域,就該表現出應有的「紀律」。
過去,華航以刊登徵才廣告等傳統方式招募航空維修技術員,應試者需經過書面審查、筆試、口試,最後錄取率僅百分之八,競爭激烈。且維修技術員新進人員訓練期長達五十二周,要成為華航正式員工,得先通過各種大小測試,培育專業人才實屬不易,訓練成本相當高。
訓練抵學分 華航優先聘
眼見國內眾多科大、大學都有電機、機械、電子、化工、航太等科系,每年培育出很多潛在航空維修技術員,卻因缺乏職涯規劃,頻頻出走其他產業。經濟部長張家祝去年在華航董事長任內,便決定與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淡江大學、逢甲大學簽署產學合作計畫,彌補學用落差及實務斷層。
產學合作規劃目前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今年二月起,三所科大學生可利用大四下學期接受完整十七周訓練,不僅可抵免學校學分,更能抵免華航員工受訓時數;第二階段今天七月起開放兩所大學航太系學生,利用暑假及明年寒假實習。兩者都是畢業或退伍後再接續未完成時數的「銜接訓練」,就可優先招聘為華航員工。
確認興趣 瞭解未來工作
參與產學合作的科大學生,一學期有五萬元獎學金,每個到課日還有三百元零用金,一學期實習下來,約可拿到七萬七千元獎助金。
與科大相較,大學課程安排「眉角」較多,學生目前僅能用寒暑假實習,且多無法抵免學分。華航高層私下抱怨,教育部規定太死板,應該趕上國際人才需求的趨勢,把不合時宜的條條規定快改了吧。
華航機務品保處訓練部經理王新台說,為了縮短學作間的落差,華航正研擬與學校更「密切」合作,例如由華航直接派老師到學校授課、允許學校以特定學分、學程抵免華航訓練課程時數等。若「學程」設計可順利上路,大學生將有更多彈性選擇。
虎尾科大飛機工程系、廿二歲的陳頡銘說,因為姨丈也從事飛機維修工作,所以家人對他想往這個領域發展相當支持。他認為,透過產學合作到華航實習意義重大,可早點確認自己是否喜歡這個領域。「若心態沒調整好,自然會覺得工作內容很無聊;但在這裡可學到的東西,比學校多很多。」
雲科大電子系、廿二歲的黃家妤,和其他兩位女生一樣,是這批四十四位實習生中少見的女生。雖在男生堆中難免受到「關注」,但事實證明男生可以做的她也都沒問題。她希望在有電學基礎情況下,透過實習趕快習得一技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