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肯學不怕髒 大四生當「黑手」
大肚山下亞崴機電加工廠每座機台都有十或十五公尺大,與它相處的技術員必須抱著敬畏之心,小心伺候。
這些被業界稱「龍門」機台,專作大型工件加工,是工具機製程中高難度一道工程。在龍門機台間,忽見兩個年輕人,在師傅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每一項操作。
莊瑞源是修平科大機械系四年級學生,去年七月開始到加工廠實習,每天上午跟著師傅將每個工件設定位、調校,是基本工,這單調又精細的工作一做就是大半上午。
他是修平科大產業人才扎根計畫的學生,選製造加工實習是他的第一志願。「這有很多眉角、有技術,一個工件進來,看到圖面,就要想到機器要怎麼搭配它,加工起來會較流暢,精密度才會高…,要學的還很多,」他邊說邊打開筆記本,畫上各種機台,記載著各種工件或零件。才廿一歲的他,已有機械加工乙級證照,沒有靠爸靠媽,也不抱怨工作難找,還對「黑手」的機械行業滿懷熱情。
「我們八年級生,有很多人去麥當勞、7-11服務業打工,但你不可能一輩子都在端盤子…」他自小對機械就有興趣,也擔心畢業後無法與企業接軌,因此參加了人才扎根計畫。「現在流行文創,但過了就沒了,但機械這行不會沒落,是穩紮穩打。」他充滿自信卻又靦腆地說:「我有一個抱負,要自己開工廠」。
「這個年輕人,學習態度好,肯去做,不怕髒,」師傅林昆茂對他的表現很滿意。
亞崴加工廠經理劉興兆表示,加工技術含量高,這是專業職,必須有系統培養,至少要三年才能成為師傅。他說,加工廠一直很缺工,「登報紙找不到人,挖角也不容易」,近年開始跟學校合作培養人才,希望找到有興趣學生。
為解決精密機械缺工困境,經濟部工業局多年前開始推動產學合作,「產業人才扎根計畫」主要由業界提供獎學金給高工和科大機械科系學生,屬於「相親、不綁約」性質;近來企業熱衷提供實習機會,漸發展成兩年課程,第一年在學校上課,由學校開授專門技術課程,亦有業師擔任講師,第二年全年在工廠實習。此模式後來為教育部吸收,自一○三學年度起,發展為有綁約性質的「產業學院學分學程專班」。
修平科大機械系教授徐仲亭表示,精密機械最缺的是加工、組裝與機電人才,因此修平鎖定培養專技人才,並與亞崴、永詮等中小企業合作,招收升大三機械系學生,在校修習「加工技術與製造實務」、「多軸工具機應用技術」兩門技術課程,並在大四全年實習,月薪逾廿二K。本來只有卅位名額,今年招收四十多位大三學生,「業界需求太大,一直來要人。」
永詮機器總經理林建佑表示,當大環境、大結構無法從市場取得人力,企業人才培育就要前進到大學,甚至到高職。永詮將進駐中科二林園區,因此將積極培育未來所需的人才,來源包括產學攜手專班、產學訓專班、以及產業人才扎根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