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勘死亡路段 五叉路口整治遇關說
去年十一月十八日,一輛重機行經屏東縣枋山鄉台一線路段時,撞上正要從分隔島迴轉北上的賓士車,直接「嵌」進賓士後座,騎士慘死。正當各界檢討重機超速、賓士未注意來車時,卻忽略偌大的分隔島缺口擋住視線,成為死亡陷阱。就在屏東縣府封住分隔島開口後,同一路段再發生轎車追撞遊覽車事故,兩人重傷。
省道設計不良 枋山車禍奪命
全台死傷車禍居高不下,願景工程基金會「公路正義二・○」系列報導,為追查交通事故死亡原因,採訪團隊由三一九鄉鎮中,找出交通事故死亡數、死亡率「前段班」的鄉鎮與路口,再邀集專家學者及官員會診死亡路段,剖析肇事原因、改善瓶頸。
根據二○一八年至二○二○年全國鄉鎮市區每千人死亡人數統計,前往墾丁必經之路的屏東縣枋山鄉排名第一,每千人就有四人死亡;超過第二名苗栗縣獅潭鄉的二點五人。從屏東市提供的資料可見,枋山鄉排行前五的易肇事路口、路段,都在省道上。
若再分析全台交通死傷人數前五名鄉鎮,屏東縣屏東市也榜上有名,僅次於桃園市中壢區。其中,屏東市中心的逢甲、民生、復興北、復興與中華路交織的五叉路口,已連三年居屏縣肇事路口之最。這裡曾是圓環,鄰近中央市場與屏東夜市,交通量大、車流複雜,先天條件不佳,平均每三天就會出車禍。
多管齊下改善 但遇民代介入
採訪團隊隨屏東縣警察局交通隊副隊長程大維走訪現場。程大維分析,圓環自政府遷台後就存在,當時只有牛車、行人,隨動力車輛增加,車流量複雜而拆除,卻因道路標線未對齊,產生視線死角。
他說,屏東縣府早就想改善路口,但要將中華路口封鎖,變更為人行廣場,卻遭民眾拉布條反對,擔心取消停車位,影響民眾購物意願,影響商家生意,甚至引發民代質疑警局事故資料造假,改善之路走了七年。
爭取民眾認同 改造花了七年
屏東縣府花了七年,逐步退縮行人穿越道、公車停靠站,增設義交指揮交通,並製作當地民眾支持道路工程改善的影片,取得公眾支持後,商家逐漸認同,才能展開改造。
屏東縣府秘書長邱黃肇崇說,屏東市近年新增文化與公園設施,鄰近鄉鎮人口約四十萬人,因此進入屏東市的汽車、機車、巴士等混合車流量大,事故增加,除了改善舊城區道路改善,新闢道路也會將左轉專用道、兩段式左轉、路邊停車納入規畫。
然而探究屏縣這幾年改善道路工程的經驗,程大維也直言,台灣對道路設計寬容值太大,未針對商業區、住宅區、住商混合區等類別,列出特定區域的道路設計規範及因地制宜的標準,於是陷入道路設計不良、必須再編經費改善的循環,也影響民眾行的安全。
五叉路口曾面臨民代關說,枋山機車撞賓士的分隔島開口,也面臨當地商家壓力。立委葉毓蘭直言,「這類路口只要民代施壓,政府就會屈服」。事實上,無論是當地里民圖方便、廟宇商家盼客人,民代壓力全台都有,地方政府因而卻步,也成為肇事主因。
審議機制不足 事故減少有限
台大土木系教授許添本表示,省道進入市區,路口要有區隔,人口密集路段開缺口,「就必須視為交叉口」,有完整左轉道、號誌,而不是讓用路人自己想辦法。他說,台灣缺乏道路審議機制,當前端機制失靈、事故改善標準不足,事故就會一再發生。
▌延伸推薦:【公路正義10年後】車流沒達標不給裝? 偏鄉用多條人命才能換一支紅綠燈
【公路正義10年後】交通事故大魔王!失敗的道路設計 總要有人犧牲才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