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塑膠吸管 國際速食龍頭響應
英國麥當勞才宣布,全面以紙吸管取代塑膠吸管;新加坡肯德基也跟進,內用禁用塑膠吸管、塑膠蓋。國內環團發表聲明,全球減塑風潮,已從各國政府規範,吹向企業自主;台灣塑膠減量期程,「不能讓步也不能妥協」,「別讓我們的方便,成為地球的宿便。」
環保團體自2013起,連續5年蒐集淨灘結果,發現塑膠袋、塑膠吸管、免洗餐具和外帶飲料杯數量占總體超過3成,且居高不下。環保署與民間團體共同推出「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預計明年7月內用禁塑膠吸管、2030年全面禁用四類塑膠製品;但日前因一句「沒吸管怎喝珍奶?」引發社會熱議,並傳出有府院高層盼暫緩實施。
對此,國內諸多環保團體,包括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等,聯合學者、業者共同呼籲,減塑不論從環境面或經濟面來看,都是必然趨勢,環保署切勿延宕。
環團代表之一、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零廢棄研究專員孫瑋孜說,國內的廢棄物處理系統有許多缺失,包括掩埋場容量即將用罄,或是焚化爐因老舊導致處理量下降等問題。民眾誤以為「做好回收就好」,但「減少垃圾」才是確保垃圾流向自然環境的根本之道。
此外,孫瑋孜認為,近年來,國外政府頻針對一次用塑膠製品提出減量政策,且不只歐盟,印度、肯亞也響應,「臺灣不是特例」。且日前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曾透過社群平台,分享台灣限塑措施的新聞,以鼓勵新加坡民眾自備購物袋;可見環保能讓國際看見台灣。
環保團體今年3月起也展開連署活動,目前有一萬多民眾、逾50團體支持「2030全面禁用一次用塑膠吸管、飲料杯、購物袋、免洗餐具政策」,盼環保署如期推動減塑政策。